台灣農業
38 篇文章
上下游新聞

從天然痱子草,到進軍日本精油,「犬香薷」帶薰衣草及果蜜香,成雙連埤社區之寶

被譽為「台版薰衣草」的犬香薷,是台灣原生種植物,帶著木質、蜜香紅茶與淡雅薰衣草香。對宜蘭雙連埤的老人家而言,這款尋常野草是「天然痱子粉」,皮膚紅癢採來泡澡就會好,但在一位「狂人」社區總幹事、林試所厲害的研究員,以及支持在地的肯園企業手上,成了進軍日本高級香水的精油原料。

上下游新聞

甜燕麥的台灣奇蹟!畜試所十年育成「燕麥墾丁選一號」,比進口便宜且營養美味

好吃的甜燕麥,是牛、羊不可缺少的美味食物,台灣每年進口量高達將近 9 萬公噸。畜產試驗所(以下簡稱「畜試所」)花費十年心血,培育出台灣甜燕麥新品種─「燕麥墾丁選一號」,比進口甜燕麥更好吃營養,且比進口燕麥成本更低,是台灣牧草的驚人突破,讓草農、酪農都能受惠。

上下游新聞

台灣竹筍產業的幕後英雄─徐堯煇,力抗頑強筍病毒,破解竹林開花死亡密碼

「沒有人比他更在乎筍農了,台灣筍產業絕對不能沒有他!」筍農口中這位敬重農民、幫助產業的學者,是竹類病毒專家徐堯煇,衝擊竹筍產量的竹嵌紋病毒都靠他的研究。竹筍一旦「確診」、終生無法根治,面對頑強的病毒,徐堯煇戮力找出病毒檢驗和防治的方法,已有筍農在他的輔導下改種無毒苗品系,至今全園無毒。

上下游新聞

宜蘭產甘蔗、蓮藕?你沒看錯!鄭永昇種白甘蔗+蓮藕,糖蜜、蓮藕米蛋捲成人氣商品

陰雨綿綿的宜蘭員山,鄭永昇頭戴棒球帽、身穿背心與短褲就踏進蔗田,俐落地切除甘蔗側芽與斷裂的老葉。隨後他又駛向蓮藕田,換上防水青蛙裝,沒入冷涼又混濁的泥水中,用雙手撈起一根根粗壯肥美的蓮藕。

上下游新聞

文旦王子》張汶肇研究柚子20年,日嚐百顆柚子、拍照編文為農民教學,一生情牽柚子

要說張汶肇的一生情牽柚子,一點也不為過。身為台南區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他研究柚子已 20 餘年,眼睛睜開時都在為柚子而忙。每週跑產地、種柚子、調查數據、搜集品種、詳實記錄柚園和包裝場裡的草木花果,再編排成圖文讓農民一目瞭然。研究不僅動眼、動手,更要動口,他每年會收到來自全台各地不同產區、農民的柚子,盛產期間,一天會吃超…

上下游新聞

人生最精華 25 年給了農業,曾國旗從「被看衰」到成為「小農靠山」,打下花東有機農業根基

烈陽照在曾國旗黝黑的皮膚上,是從農 25 年累積的歲月刻痕,也換來務農的收穫與榮耀。25 年前,他是一個對務農毫無興趣的年輕建築人,因為父親一場意外只好返鄉接下農事。歷經外界質疑、資金困窘的考驗,曾國旗不但榮獲十大神農獎,還包辦三大產銷班、合作社運作,契作面積更由 2 公頃擴展到 133 公頃,包括稻米、雜糧到柚子等,成為許多小…

上下游新聞

王三太為蔬菜一生懸命,30年下田,研究開發抗病耐旱菜苗,為菜農做堅強後盾

王三太猶如一本行走的蔬菜百科全書,說起白菜、花椰菜、青花菜、番茄、茄子、莧菜、蘿蔔等蔬菜的知識及故事,讓人聽得津津有味。在農業試驗所研究蔬菜三十餘年,王三太每天頂著太陽下田,週末也不休息。為解決蔬菜產業問題,他不惜冒生命危險上山試種種苗,也經常自掏腰包出國,到各地菜市場、餐廳及產地考察飲食及蔬菜產業的連結性。

上下游新聞

24歲花生女孩勇敢撩下去,黃婉婷陪父親下田自產自銷,三太子也給聖筊

台中大安疏鬆的砂土孕育飽滿的花生,強勁的海風將北漂的黃婉婷吹回田間,由社工轉身成「花生女孩」,從種植到銷售全程參與,協助花生農轉型,要讓農業成為自給自足、可長久經營的人生志業。

上下游新聞

蜜蜂是衣食父母,也是我的小孩》張耿銘優化「授粉蜂」產品,幫溫室農民乖乖授粉

出生在蜂農家庭,張耿銘從小就對蜜蜂過敏,差點因蜜蜂而丟了性命。長大後他投入家業養蜂,發現蜜蜂對環境十分敏感,低溫時活動力降低,遇到農藥則會中毒、行動失常,每年的採蜜量卻因花期受天候影響不穩定,蜂農收入波動大、經營風險也高。

上下游新聞

木耳是我的貴人!吳厚德 27 年與黑暗共舞,走出有機養菇之路,研究員都誇讚

讀書時迷失在幽暗的台北,他返鄉改建家中的養菇場,從無毒栽培到有機認證,轉型陣痛期只求不虧錢,只想「有多少力、做多少事」,誤打誤撞在無光的養菇場摸索。如今他已是花蓮有機菇農的楷模,證明有機木耳能夠有一片天地,在他精心照料下黝黑得發亮。

上下游新聞

台灣柑橘教父─國寶級研究員呂明雄,80歲走遍全台果園,奉獻一生不悔

對台灣柑橘產業來說,嘉義大學園藝系名譽教授呂明雄也如同陽光、水與土壤一樣重要,他的足跡遍佈全台柑橘果園,從研究、輔導到關懷陪伴,同時提攜後輩,為柑橘產業注入溫暖養分。呂明雄一生研究幾乎都奉獻給了柑橘,可說是一部「行走的柑橘產業近代史」,身兼柑橘技術輔導團團長的他,對柑橘產業重大事件無役不與,而為了了解柑橘品…

上下游新聞

全球 10% 的花椰菜種子來自台灣!蔡慶蒼 50 年育種,打造花椰菜種子的日不落帝國

全世界每十株花椰菜,就有一株出自台灣!慶農種苗的董事長蔡慶蒼,為全球培育花椰菜種子,包含中國、印度、美國、印尼、泰國、斯里蘭卡、俄羅斯、坦尚尼亞、千里達等,可謂是「花椰菜種子的日不落帝國」,中國更將他譽為「鬆花菜之父」。

上下游新聞

立志做大農!蜜棗大戶謝明樹眼光神準,押寶百香果新品種「都香 3 號」超甜帶花香

清晨 6 點,有的人還在夢鄉,但品利農場已開始運轉了。農場主謝明樹 30 年前向台糖承租農地,農場面積超過 20 公頃,以個人農民而言,是經營能力的極大考驗。儘管規模越大,壓力越大,但謝明樹打從務農開始,就決定經營「大農場」。他認為唯有穩定的產量供貨,才能吸引客戶主動上門,而非捧著辛苦種植的農產,到處尋找通路。

上下游新聞

玫瑰花也能不施肥?李靜瑤挑戰自然農耕13年,不翻耕、不用藥肥,玫瑰花瓣飽滿,香氣耐久

李靜瑤由科技產業轉行,落腳於古坑麻園農落實自然農法,立志生產健康農產品、恢復農地環境。她曾面臨產量低落,積蓄不到兩萬元想放棄,但仍為初衷苦撐,逐漸與農地萬物共好。至今她不僅自給自足,品質優良的玫瑰深受當地果醬、烘焙業者青睞。農地生產、生態、生命、生活共好的旋律,她用豐美的農產品讓世人知道。

上下游新聞

金牌米的誕生,來自 30 年的育種毅力!吳志文鍾愛水稻一生,為農民育成高雄 147 完美好米

吳志文育種 30 年,與團隊一同育成的「高雄147」是近年國內米界常勝軍。(攝影/林怡均) 吳志文喜歡赤腳踩地,尤其踩在最愛的水稻田裡;對於米飯,他的嘴很刁,因為終其一生都努力讓米飯更好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改場」)副場長吳志文是國內水稻育種家,最知名的代表作,是晶瑩透亮、口感Q彈的「高雄 147」米品種,屢屢在國內稻米競賽中霸佔…

上下游新聞

碩士返鄉修農機,許成源從曳引機修到無人機,田間急救風雨無阻,三黑守護農業

如何用一個字,形容農機師傅的人生?答案就是「黑」。上班時天是黑的,工作時手是黑的,下班時天又黑了,這正是許榮倉 50 年的工作寫照。隨著農民清晨即起,隨時應援維修,無論在田間、果園或颱風泡水,農忙起來更是沒日沒夜。

上下游新聞

神農夫婦打造全台最大有機農場,銀川米340公頃有機田,讓農民與每粒米都有歸屬

全台最大有機農場─銀川米的創辦人賴兆炫、梁美智,就是一對神農夫婦。28 年前,賴兆炫不顧父親反對返鄉種有機米,梁美智放下公務員飯碗,一起務農、賣米,一路打造340 公頃的有機寶地,滋養超過百位農民與生態。

上下游新聞

由農業少年到專業追蜂人,魏汛益、廖原宏相伴20年,養蜜是熱情,兄弟情甜蜜

他們不是情侶,卻已互相陪伴超過 20 年。魏汛益、廖原宏在台中高農相識,一起學開耕耘機、到玉米田玩捉迷藏,一起進大學學農。畢業後短暫各奔東西,但情誼未斷線,也依然在農業路上前進。8 年前,兩人一起創業,共同養蜂。農業是他們的青春,也是共同的未來。

上下游新聞

芭樂從一斤5元到百萬年收,芭樂先生謝鴻業30年研究,讓芭樂變好吃,農民賺到錢

30 年前,謝鴻業騎著野狼 125 前往芭樂產區,看著路邊發財車上滿滿的芭樂,招牌以大大的紅字寫著「一斤 5 元」,這位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的新進研究員不禁嘀咕:「這麼便宜的水果,我幹嘛要做研究?」

上下游新聞

命中注定種花的男人,柳枝芳培育 600 種新杜鵑,紫紅花瓣如羽毛落下

柳枝芳,這個名字就像為植物而生。奇妙的是,這是一位男性花農之名,出生時,算命師為他取下這個名字,意外為男孩種下命運的伏筆。長大後,柳枝芳果然與花為伴,他像守護珍寶一樣照料著杜鵑,並用廿多年的光陰育出 600 多種「萬里新杜鵑」。算命師的手隨意落筆,卻像預知了春天會在這個人手中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