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業
26 篇文章
上下游新聞

立志做大農!蜜棗大戶謝明樹眼光神準,押寶百香果新品種「都香 3 號」超甜帶花香

清晨 6 點,有的人還在夢鄉,但品利農場已開始運轉了。農場主謝明樹 30 年前向台糖承租農地,農場面積超過 20 公頃,以個人農民而言,是經營能力的極大考驗。儘管規模越大,壓力越大,但謝明樹打從務農開始,就決定經營「大農場」。他認為唯有穩定的產量供貨,才能吸引客戶主動上門,而非捧著辛苦種植的農產,到處尋找通路。

上下游新聞

玫瑰花也能不施肥?李靜瑤挑戰自然農耕13年,不翻耕、不用藥肥,玫瑰花瓣飽滿,香氣耐久

李靜瑤由科技產業轉行,落腳於古坑麻園農落實自然農法,立志生產健康農產品、恢復農地環境。她曾面臨產量低落,積蓄不到兩萬元想放棄,但仍為初衷苦撐,逐漸與農地萬物共好。至今她不僅自給自足,品質優良的玫瑰深受當地果醬、烘焙業者青睞。農地生產、生態、生命、生活共好的旋律,她用豐美的農產品讓世人知道。

上下游新聞

金牌米的誕生,來自 30 年的育種毅力!吳志文鍾愛水稻一生,為農民育成高雄 147 完美好米

吳志文育種 30 年,與團隊一同育成的「高雄147」是近年國內米界常勝軍。(攝影/林怡均) 吳志文喜歡赤腳踩地,尤其踩在最愛的水稻田裡;對於米飯,他的嘴很刁,因為終其一生都努力讓米飯更好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改場」)副場長吳志文是國內水稻育種家,最知名的代表作,是晶瑩透亮、口感Q彈的「高雄 147」米品種,屢屢在國內稻米競賽中霸佔…

上下游新聞

碩士返鄉修農機,許成源從曳引機修到無人機,田間急救風雨無阻,三黑守護農業

如何用一個字,形容農機師傅的人生?答案就是「黑」。上班時天是黑的,工作時手是黑的,下班時天又黑了,這正是許榮倉 50 年的工作寫照。隨著農民清晨即起,隨時應援維修,無論在田間、果園或颱風泡水,農忙起來更是沒日沒夜。

上下游新聞

神農夫婦打造全台最大有機農場,銀川米340公頃有機田,讓農民與每粒米都有歸屬

全台最大有機農場─銀川米的創辦人賴兆炫、梁美智,就是一對神農夫婦。28 年前,賴兆炫不顧父親反對返鄉種有機米,梁美智放下公務員飯碗,一起務農、賣米,一路打造340 公頃的有機寶地,滋養超過百位農民與生態。

上下游新聞

由農業少年到專業追蜂人,魏汛益、廖原宏相伴20年,養蜜是熱情,兄弟情甜蜜

他們不是情侶,卻已互相陪伴超過 20 年。魏汛益、廖原宏在台中高農相識,一起學開耕耘機、到玉米田玩捉迷藏,一起進大學學農。畢業後短暫各奔東西,但情誼未斷線,也依然在農業路上前進。8 年前,兩人一起創業,共同養蜂。農業是他們的青春,也是共同的未來。

上下游新聞

芭樂從一斤5元到百萬年收,芭樂先生謝鴻業30年研究,讓芭樂變好吃,農民賺到錢

30 年前,謝鴻業騎著野狼 125 前往芭樂產區,看著路邊發財車上滿滿的芭樂,招牌以大大的紅字寫著「一斤 5 元」,這位農業試驗所鳳山分所的新進研究員不禁嘀咕:「這麼便宜的水果,我幹嘛要做研究?」

上下游新聞

命中注定種花的男人,柳枝芳培育 600 種新杜鵑,紫紅花瓣如羽毛落下

柳枝芳,這個名字就像為植物而生。奇妙的是,這是一位男性花農之名,出生時,算命師為他取下這個名字,意外為男孩種下命運的伏筆。長大後,柳枝芳果然與花為伴,他像守護珍寶一樣照料著杜鵑,並用廿多年的光陰育出 600 多種「萬里新杜鵑」。算命師的手隨意落筆,卻像預知了春天會在這個人手中盛開。

上下游新聞

讓農地千歲團,成為幸福千千歲!劉震鋐號召「青銀共農」,老農青農共耕 300 公頃雜糧

劉震鋐 15 年前返鄉成為青農,在學甲種植硬質玉米及黑豆,透過踏實耕耘得到鄉親信任,陸續承租老農無力種植的閒置農地,種植規模從 60 公頃成長為 300 公頃。劉震鋐與妻子吳詩涵合作分工,劉震鋐專心生產,農夫娘吳詩涵則導入商業模式,成立品牌「幸福千千歲」,將黑豆做成黑豆茶、豆漿,賣入王品集團,並提供企業認養農地,進行生態調查、滿足…

上下游新聞

被迫休耕 730 天,稻農燒光存款、打零工度日,稻作協會:誰敢鼓勵青年返鄉務農?

九年前,陳泰安懷著憧憬務農,有機稻田是全家打拚的樂土,也是昆蟲與小動物的樂園。樂天知命的生活在三年前戛然而止。因政策強制停止供水,他有整整四期作無法種稻,等於被迫放了 730 天的無薪假,貸款與生活開支壓得陳泰安喘不過氣來。

上下游新聞

農業師傅好賺錢,不怕沒事做!李昆桓組隊代耕,可文可武,服務上看800 公頃

來自台南安定的李昆桓,是自行創業的農一代,他初始自己耕作,後來發現不論有無農田,只要有「務農的能力」,便能在農村生存。他組織青農團,在農閒時期當農業師傅、幫人代耕,也幫青農做文件登打,服務可文可武,收入也相當可觀。但是要幫經驗豐富的老農代耕,可沒那麼容易,如果做不好,客訴絕對火力全開。李昆桓耐心聆聽改進,一路從「奈米小…

上下游新聞

越南農工月領四萬台幣,幫台灣農業賺更多!美濃農會另類尾牙,現場秒變越南國

前(7)日夜晚,高雄市美濃區的一家餐廳,人聲鼎沸、杯觥交錯。仔細一聽,滿場越南話噴飛,連主持活動的農會總幹事鍾清輝,都得在台上現學現賣,以不流利但有誠意的越南話唱名抽獎紅包得主,現場傳出陣陣大笑。 現金紅包得主最多者大多姓「阮」或「黎」,有人做頭髮盛裝出席,有人穿上越南國服奧黛上台,這可是一場外國農工的主場尾牙!為了感謝…

上下游新聞

絕美彩葉草都出自他之手,張永杰選育「羽毛」彩葉草,申請品種權大放異彩,連日本都愛

由業餘蒐藏家走上專業育種之路,張永杰嚴格篩選彩葉草外觀,辨識性高,他也為首創先例,為彩葉草申請品種權,目前已有九種彩葉草有受到品種權保護,是台灣第一位彩葉草品種權的育種者。張永杰期望以彩葉草的羽毛,證明草花育種也能飛出自己一片市場。

上下游新聞

一顆蛋的友善循環!伯拉罕合作社,協助部落長者養雞,賣蛋支持公益晚餐,人雞社區共好

吳喜德養雞是參與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以下簡稱「合作社」)跟食二糧推廣的友雞生活。合作社希望台中偏鄉部落長者自給自足,讓長者友善飼養蛋雞,向他們採購雞蛋,賣蛋盈餘則用於公益晚餐。參與長者因賣蛋穩定生計,還從飼養蛋雞過程獲得成就感,成為支持合作社營運的貢獻者。他們為自己養雞而自豪,並希望友雞生活在和平社…

上下游新聞

地瓜圖鑑》黃肉地瓜甜又綿,紅肉地瓜多水清甜,紫玉亮麗,菱角地瓜帶牛奶香

當地瓜不再作為飼料以後,嘉義分所開始以人類食用方向育種地瓜,地瓜變得香甜可口,加上水分高、易有飽足感但熱量較低,深受在意健康、體態的年輕族群喜愛。

上下游新聞

讓果樹走自然的路,林世豐自然農法,果實滋味豐美,客人讚譽「吃過才不枉此生」

從慣行農法轉成有機農民,再走上自然農法之路,林世豐務農歷程如山路波折。曾因轉型讓產量、客戶暴跌,但堅持維持理念,苦心打造豐饒環境,最終以多樣美味的農產品擄獲客人芳心,甚至直呼「吃過才不枉人生一回」。他滿足於以自然農法換得心裡富足,也自然守護山上一片美好風景。

上下游新聞

桃子解密》桃子遠從波斯來?東方愛白甜軟桃、西方愛黃酸油桃,紅潤度不等於成熟度?

台灣的桃子最早由中國引進,但桃子原產地其實遠在波斯,許多人選夠桃子都要看是否紅潤,但其實紅潤度與熟度無關?來看《上下游》為您揭開桃子秘密。

上下游新聞

以研究守護台灣農業,農經學者楊明憲走遍全台30年,貢獻農業政策,視農業為摯愛

愛其所擇,是楊明憲一生的寫照。他生於農村,長大成為農經學者,走遍全台實地訪查、採集第一手資料,再轉化為實用的政策研究。他的守備範圍遍及主要農作物、畜產、漁業等領域,農業部前部長陳吉仲評價他為「務實且最瞭解台灣農業政策的人」。

上下游新聞

一隻愛喝咖啡的飛鼠,帶領特富野咖啡向外飛翔!陳瑜安陪族人,推展精品莊園咖啡

創業時期,台灣人鮮少知道阿里山能產出咖啡,遑論聽聞過特富野,陳瑜安帶著族人共同學習咖啡杯測、後製技術,品質打出口碑後,透過 Mojocoffee 創辦人陳俞嘉的協助,籌辦媒合會,許多咖啡師首次發現特富野咖啡的獨特品質,直接下單採購,讓「特富野咖啡」在台灣的咖啡版圖中佔領一席之地。

上下游新聞

荔枝解密》台灣是荔枝「天選之地」?誰是市場之王?最好吃的荔枝是哪一位?

荔枝晶瑩剔透,特殊香味甜美,是台灣引以為傲的水果,也深受歐美國家喜愛,尤其法國人鍾愛荔枝,還將之入菜。然而全球能種荔枝的地區不多,台灣為何是「天選之國」?台灣有許多種荔枝,黑葉、玉荷包、豔荔各有風情,專家認為最美味的荔枝是哪一種?趕緊來看荔枝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