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們

電影們

影論寫作

電影們

電影們

14 篇文章
更新

國寶:最終指向日本集體創傷的修復,透過文化性的療癒,個體與民族皆在相互理解與傳承之中,走向與歷史、與自我的最終和解。

本篇影論重點:(1)擺脫以「菊花與劍」的符號化解讀日本(2)韓裔日籍導演李相日的身分正是「純粹日本性」的再定義(3)劇情呈現日本近代史,亦呈現二戰後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轉向(4)復仇不在武力,轉為美學的實踐

乖狗狗:真正的恐懼,不在於鬼怪,而在於我們相信狗狗能看見我們看不見的真實。

本篇影論重點:(1)這不是給愛狗人士看的電影吧?!(2)可愛狗狗也解救不了的命題限制(3)恐怖,一定要被看見嗎?(4)本片真正可以深究的恐怖面向

滯留生 vs 女人香:世代間並非零和,而是共生;真正的敵人,不是彼此,而是體制對人性的可替代與可定價

本篇影論重點:(1)和相似的情節架構(2)雙人劇的精彩來自關係張力(3)世代間的老套謊言(4)觀眾值得更好的故事

風林火山:這個零碎且心急的世界常態裡,老派是一種如此稀缺的道德,這樣的慢、空白、寂靜成為一種無望的對抗。

本篇影論重點:(1)到底好不「好看」?(2)不同時長的版本,是反應觀眾變化還是忘了電影本質?(3)本片耽溺的老派美學,有怎樣的意義(4)導演麥浚龍真正的耽溺是什麼?

徵人啟弒:朴贊郁的標誌性的暴力,內化為一雙無形的手,將人如同盆栽,透過鐵、血、疼痛,塑造成被欣賞、能論價的形貌。

本篇影論重點:(1)體制豢養的劊子手(2)三名受害者代表的三層象徵(3)片名翻譯凸顯的倫理轉折(4)本片是朴贊郁的代表作?

光:人終究會在現實裡,將生活調整成最舒服的姿態,甚至連挑釁與質疑,都能附帶著市場價值

本篇影論重點:(1)「溺」如何串連片中德國與敘利亞兩個家庭(2)事隔10年,本片對2015德國開放邊境接納難民的省思(3)片中角色各自象徵怎樣的當代處境(4)雖非湯姆・提克威的最佳,但有其哀而不傷的珍貴

一戰再戰:革命,不是勝利,而是失敗了如何繼續,革命,不是因為恨惡什麼,更是為了守護什麼

本篇影論重點:(1)原文片名的文字韻味(2)母親,大半段空白的存在,是隱藏的「母」題(3)如何從角色的首登場解析「三個父親」形象(4)革命,不是勝利、不是恨

失明:人物刻板問題不大,為何活得刻板才是重點

本篇影論重點:(1)每個人物都只是工具人(2)仰賴台詞與形式的毛病(3)為什麼我們對主角沒能有更多同情(4)過多無謂的親密戲分散了情感焦點

凶器:這樣一個銳利而帶有殺傷力的片名,觸碰了時代的敏感神經

本篇影論重點:1.如何解讀本片的拍法與真相2.片中的大人角色象徵哪些社會問題3.鏡頭語言刻意放大觀眾的盲目4.本片與、、、«蒼蠅王 Lord of the Flies»等文本關聯

婚姻場景:人們追求的從來不是「婚姻」本身,渴望的是長久以來「婚姻」帶來的社會認同與價值。

本篇影論重點:本片與探討的雷同/片頭的訪談段落濃縮了婚姻關係裡的細節/婚姻裡真正的他者,並非第三者,而是被壓抑的自我/本片讓瑞典離婚率升高,但婚與不婚只是假議題

失控夜班:本片選擇「反映多於反應」,而使它與「最佳」之間產生了距離

繼扮演 失控教室 Das Lehrerzimmer, 2023 裡的正義教師之後,萊奧妮·貝內施(Leonie Benesch)再度挑戰護理師這個同樣高危的職業。如果她是方法派演員,難免令人擔心她的身心狀況啊;再加上台灣片商一貫的命名習慣,也讓人不禁希望「失控」不要成為她作品的代名詞。 相較於 失控教室 對教師職業與主角道德標準所營造出的壓抑氛圍, 失控夜班 Heldin, 2025 顯得相對「流暢」許…

女生向前走:她們不是病,而只是太痛苦。

邊緣型人格挑戰了精神疾病診斷系統中分類明確的準則,從疾病的命名就帶著一種「不是A也不是B」,或者「既有A又包含B」的混亂。從非學理的角度來看,那像是無法自我確指的狀態,只能在無限的可能性中,透過不斷「否定」以稍稍接近答案。而邊緣型人格,不只是本片主角獲得的診斷,也是一種「現代性」的象徵:當個體藉以定位的主體意識愈發模糊…

沒有煙硝的山村:若女性角色兜轉一圈仍回歸「母性」形象,所謂女性意識究竟又在哪裡?

老實說,這部片令人困惑。 沒有煙硝的山村 Vermiglio, 2024 代表義大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但這個「代表性」究竟意味著什麼?文宣上寫道:「國際媒體一致讚譽其『將女性意識注入新古典敘事』、『以無聲的爆炸揭示戰爭對身體與靈魂的侵襲』,被譽為年度最具詩意與力量的戰爭反思電影。」然而,「詩意」這類形容早已被濫用,而所謂的「力量」在片中也未真正展現…

青春(春):他們並不是單向地被世界對待,而是同等地對待這個世界。

很難用「好不好看」來評斷一部以人物為核心的紀錄片-因為那彷彿是在對他者的人生下判斷。重點在於,我們為什麼而觀看。 對於王兵來說,那是出於對「中國社會變遷與青少年人生狀態」的關注:「在市場經濟興起以後,出現新的生產模式,這些農民也獲得一些自由,包括工作與生活的選擇,當然這種自由是引導性的,這是前所未有的一件事,那作為…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