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日本
我在日本

我在日本
我在日本
沧海三部曲之一:列岛初醒
在1500万年前的天空下,大地如脉搏跳动,山川如卷轴展开。而这一切,都写在今日佐渡岛的岩层中、刻在能登半岛的断崖上、沉睡在日本海盆那幽深而古老的地层之下。

能登半岛地震周年 4:缘起性空
面对地震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我们应认识到世界的无常与不确定性,放下对确定性的执着,同时以积极的行动去应对现实的挑战。

能登半岛地震周年 3:历史地震的遗迹
大规模地震约每隔1000至2000年发生一次,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过去的地震导致了1至4米不等的地壳隆起,表明地震规模可能达到7级以上。与当前的地震活动类似,历史上的地震同样与逆断层活动有关,可能受到地下流体的影响。

能登半岛地震周年 2:地质地貌的剧变
2024年1月1日,能登半岛发生了7.6级地震,其影响波及志贺核电站,导致1号和2号机组遭受了多处损坏。

能登半岛地震周年 1:异常为何发生?
2024年1月1日16时10分,一场震级为7.6级的强烈地震袭击了能登半岛。这些地震活动究竟有何异常之处?研究者们又发现了哪些值得深思的现象?

浅草流年
传说当年两位渔夫兄弟在隅田川撒网时打捞起一尊观音像,于是村长在现址建立庙宇供奉,自此香火不绝。经历数次战火与重建,如今的本堂为战后重建,雷门、宝藏门则成为今日游客最熟悉的地标。

上野公园
明治维新后战火摧毁了寺院大半,后来改建为公园,成了日本第一批“近代公园”之一。战后的年代,上野也曾是漂泊者聚集的地方,生活艰难的人在这里栖身,如今却再难看见背着全部家当的流浪者。

银座役所
银座原来是江户时代的铸银地——名字就叫“银座役所”。以前全是艺伎、剧场、文人活动的地方。所以难怪这里哪怕最角落的巷子,都透着一点精致。

利根川边
几百年前,它原本是流向东京湾的,是德川家康亲自下令改道的。为了防洪,也为了让江户城能拥有更安全的水路。于是整条大河,花了几十年,改成了如今注入太平洋的模样。

告别之地
一杯白开水,胜过过去的咖啡与啤酒。

我的书房
妻子总是调笑我,说科学的背后是神学,我对此深以为然——信仰和理性,并不冲突,甚至相互成就。

我是樂ちゃん
「樂」是我的名字,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的礼物。他们只希望我快乐,仅此而已。而我每天的笑声,就像风,像阳光,像会飞的种子,会飘到弟弟那里,飘到妈妈疲惫的脸上,飘到こども園的朋友心里,让世界变得更柔软,更有光亮。

幼儿胎内记忆与灵性转变体验
故事出自「子供が語る胎内記憶によって誘発された霊的変容体験」https://doi.org/10.20788/jmbs.27.1_13

迎来“新生”
在某些传说里,新生命降生时,灵界的存在会短暂现身,它们可能是祖先的灵魂,可能是守护神,也可能是尚未完全离去的另一个灵魂。

走出“鬼门”
如今,我终于走出了自己内心的鬼门,找回了生活的掌控感。这是一场去政治化的自我疗愈,从对社会责任的执着,到专注于个人幸福与心理边界的重建。

国家为何会失败,又为何会成功
这篇文章曾在个人微信发表于2024年11月2日,后被全面禁止。

山·雪·心流:2024的体验与超越
2025新年伊始,我与家人前往长野,在滑雪中体验恐惧与挑战,在登山中感受“心流”,在禅修中直面“恐怖智”,触及生命的无常与觉知。这些看似不同的经历,实则指向同一条道路——生活即修行。新的一年,我希望继续探索未知,接受生命本来的样子,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