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文明的墓志銘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文明的墓志銘

ECHO

我們正在經歷的崩潰,也許不是戰爭與饑荒,而是更隱秘的文明塌陷:語言退化、思想窒息、群體消散、技術成為惡的放大器。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不是評論,而是一份病理報告;不是藍圖,而是一塊墓碑。它試圖為這個時代立傳,記錄我們如何在愚蠢與極端中下墜。這或許就是文明的墓志銘。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文明的墓志銘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文明的墓志銘

我們正在經歷的崩潰,也許不是戰爭與饑荒,而是更隱秘的文明塌陷:語言退化、思想窒息、群體消散、技術成為惡的放大器。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不是評論,而是一份病理報告;不是藍圖,而是一塊墓碑。它試圖為這個時代立傳,記錄我們如何在愚蠢與極端中下墜。這或許就是文明的墓志銘。

8 篇文章
更新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情緒政治與庶民幻覺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情緒統治的時代。憤怒取代了理性,焦慮取代了論辯,政治不再是對未來的規劃,而是對恐懼的回應。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現實的裂解:信息茧房的世界

在這個以「理解」為名的時代,我們終於學會被算法溫柔地馴服。這不是資訊的自由,而是現實的重構。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 演算法與隱形控制

本篇探討數位時代的隱形極權——演算法如何從中立工具變為治理武器。推薦與排序塑造資訊環境,讓「自由選擇」淪為被動接受。YouTube 七成觀看量來自演算法推薦,揭示了自由幻覺。國家與資本藉此實現前置治理,如社會信用、預測性警務、輿情降權。與傳統極權不同,演算法極權無形、普遍且自願,人們在享受便利時交出數據,最終成為看不見的統治對…

后崩溃时代的困局:从技术原子化到秩序的死循环

我们或许已经无可救药,但没人承认如果你对这个时代感到不安,那并不是你的错。你看到的混乱、荒诞与不可理喻,恰恰是系统性病灶的显现:我们正处在一个文明前景已然破裂,但主流叙事仍在催眠式维稳的临界点。——历史上的变革往往发生在危机之后,但如今,我们正进入一个“崩溃是变革的唯一驱动力”的死循环。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技术极权的悖论:放大民粹,窒息改革

技术原本被寄予自由与解放的想象,如今却成了权力最锋利的工具。它一方面放大了民粹与盲从,把复杂的现实简化成口号与表情包;另一方面,它又让统治集团能在矛盾初现时就将其掐灭,令渐进的改革无从发生。美国的极化选举、中国的舆论管控、街头抗议的碎片化与快速消散,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我们正在被推向一种高成本的循环——民粹…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群體已死,群眾未生

我們正活在一個連反抗都無法聚合的時代。這不是比喻,而是現實的殘酷版本更新。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 | 庶民的勝利與文明的退步:民主的悖論

從特朗普的惡搞,到脫歐、杜特爾特與米萊伊,民主一次次展現庶民情緒的力量。但當政治淪為綽號、表演與怒吼,理性被壓縮,文明逐漸空心。這或許是民主的悖論:它成全了庶民,卻同時消耗了文明。

後崩潰時代的備忘錄| 智障化的政治言論場:從反共到跪拜

在後崩潰時代,政治語言陷入「智障化」:邏輯崩解,偶像取代制度,複雜性被壓縮為敵我二元。技術打破「中立」幻覺,演算法放大最極端與愚蠢的聲音,構成一個不斷下墜的循環。無論民主還是威權,都依賴技術維繫:前者放大民粹,後者強化監控。川普偶像化、疫情民族主義、海外社群撕裂,不過是同一結構的不同表現。最終,公共空間只剩語言的遺骸,愚蠢…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