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

搖滾

Tony_Chan

《搖滾》系列文章,嘗試將音樂當作一種社會語言去閱讀。 從戰後青年文化,到舞台身體、聲音結構、死亡神話,以至當代衰落與 AI 的挑戰,每篇都是一次「音樂如何成為社會思想」的拆解。 這不是懷舊,而是思考:搖滾為何能承載一代人的情緒密碼?

搖滾

搖滾

《搖滾》系列文章,嘗試將音樂當作一種社會語言去閱讀。 從戰後青年文化,到舞台身體、聲音結構、死亡神話,以至當代衰落與 AI 的挑戰,每篇都是一次「音樂如何成為社會思想」的拆解。 這不是懷舊,而是思考:搖滾為何能承載一代人的情緒密碼?

8 篇文章
更新

搖滾與性別

當身體成為舞台,音樂如何挑戰與再現性別角色

專輯作為敘事

當歌曲不再獨立存在,搖滾如何透過專輯建構完整語言

搖滾旋律的「平凡」力量

為何簡單的旋律,能夠成為世代最強的共鳴語言

後朋克的荒涼:幻滅世代的聲音地景

當七十年代的希望消散,音樂如何呈現冷感、疏離與都市廢墟

Distortion 作為一種美學

當噪音不再是錯誤,而是力量與真實的聲音語言

九十年代的憤怒:Grunge 的自我毀滅美學

當真實凌駕技術,搖滾如何化身破碎與撕裂的語言

冷戰與搖滾:鐵幕縫隙中的聲音自由

當音樂跨越牆壁,搖滾如何成為冷戰語境中的另類武器

搖滾如何變成戰後青年的語言

從娛樂到世代宣言,搖滾如何在廢墟中誕生

刷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