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創作

@wildmixone

在台北的漫遊碎片

不在地圖上出現的空間,大眾都在那裡。

正式發布!《燠門號》1.0 PNP 版,一款關於澳門炮竹廠的卡牌遊戲

這是一款關於澳門炮竹廠的策略卡牌遊戲。你扮演一位廠長,從管理資源→建造生產線→完成訂單的流程。

20,000步後,得到了新技能:無用走路

你可能會在無用走路之中,得到回應。

902日之後,重啓澳門歷史桌遊:燠門號

為何當時想做關於澳門的創作?因為我不認識澳門。

在珠海—中山的漫遊碎片

精密的程式,都會有漏洞。人性從這裡,找到出口。

在開平的漫遊碎片

世界在速度中,壓縮成一條線。固著的土地,不斷地變形。

進擊的船廠:製圖篇

你上次閱讀一個地方是甚麼時候?走進荔枝碗船廠,有很多看見與看不見的故事。這次《進擊的船廠:製圖篇》,分享成為一名城市解碼者的思路。透過漫遊與繪製印象地圖,用不同的眼光閱讀城市,與城市建立關係。讀完,你也可以把這套解碼方法,應用到你的秘密基地。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跟著我一起探索澳門荔枝碗船廠。

入山記:在仙娘溪的漫遊碎片

……起初,生活的空間塑造了我們。後來,我們以生活的形態,重塑那些空間……

進擊的船廠:漫遊篇

如同一位漫遊者,在荔枝碗船廠中行走,巨大的棚架下,只留下朽木和機械,空無一人。

1小時走路看澳門:散策[外港碼頭-二龍喉公園]

經由外港碼頭來到澳門,很少人會選擇走路。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隱藏在尋常路徑之外的風景感到好奇,那就跟我一起,從外港碼頭開始,走到二龍喉公園,看看澳門的風景。

現代人的思想空間

當我在廁所裡,反而讓我更有生產力(💩?)

信6-後記:未來的信,是一個開放的邀請

與其說是結語,不如視為一封持續開放、寄往未來的邀請信

信5-重學景觀,建構荒野

實踐就是推翻自己,超越自己。

信4-理解世界的工具

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觀看世界

信3-無限創作賽局

我認為創作是自我實現的起點,但需要有所作為,才會喚醒最根本的意志。

信2-認知的改變

「甚麼才是我真正想做的?」這個問題我從未真正深入地思考過。

月報|2024DEC,回顧與提問

做了甚麼並不重要,實踐過程中得到甚麼才是目的。

🎄聖誕快樂!誰的節日?

現在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誕生的節日,但《聖經》並沒有關於慶祝基督誕生的記載,早期基督教甚至反對慶生,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異教徒才為他們的神慶生。後來羅馬教會為了吸引異教徒,將12月25日與當時羅馬人慶祝的幾個重要異教節日重疊,包括「無敵太陽神」的誕生、密特拉神的慶祝和農神節等,將異教節日的主題轉移到對基督的崇拜上。


ref:

《魔法、節日、動植物》

🎄聖誕快樂!誰的節日?

現在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誕生的節日,但《聖經》並沒有關於慶祝基督誕生的記載,早期基督教甚至反對慶生,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異教徒才為他們的神慶生。後來羅馬教會為了吸引異教徒,將12月25日與當時羅馬人慶祝的幾個重要異教節日重疊,包括「無敵太陽神」的誕生、密特拉神的慶祝和農神節等,將異教節日的主題轉移到對基督的崇拜上。


ref:

《魔法、節日、動植物》

月報|2024NOV,為何要記錄

在網際網絡中,人與人的連結不再是同一時空下。今天的記錄,可能在未來某一刻觸動某個人的心弦。我在想,這系列內容會是認識未來創作者們的方式。

月報|2024OCT,容器與形態:生活邊界的探索

生活在城市抑或鄉村,也許不是被動的選擇,而是主動的設計。就像液態適應著不同的容器,我們的生活形態也可以超越既有的邊界。

在台北的漫遊碎片

不在地圖上出現的空間,大眾都在那裡。

正式發布!《燠門號》1.0 PNP 版,一款關於澳門炮竹廠的卡牌遊戲

這是一款關於澳門炮竹廠的策略卡牌遊戲。你扮演一位廠長,從管理資源→建造生產線→完成訂單的流程。

20,000步後,得到了新技能:無用走路

你可能會在無用走路之中,得到回應。

902日之後,重啓澳門歷史桌遊:燠門號

為何當時想做關於澳門的創作?因為我不認識澳門。

在珠海—中山的漫遊碎片

精密的程式,都會有漏洞。人性從這裡,找到出口。

在開平的漫遊碎片

世界在速度中,壓縮成一條線。固著的土地,不斷地變形。

進擊的船廠:製圖篇

你上次閱讀一個地方是甚麼時候?走進荔枝碗船廠,有很多看見與看不見的故事。這次《進擊的船廠:製圖篇》,分享成為一名城市解碼者的思路。透過漫遊與繪製印象地圖,用不同的眼光閱讀城市,與城市建立關係。讀完,你也可以把這套解碼方法,應用到你的秘密基地。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跟著我一起探索澳門荔枝碗船廠。

入山記:在仙娘溪的漫遊碎片

……起初,生活的空間塑造了我們。後來,我們以生活的形態,重塑那些空間……

進擊的船廠:漫遊篇

如同一位漫遊者,在荔枝碗船廠中行走,巨大的棚架下,只留下朽木和機械,空無一人。

1小時走路看澳門:散策[外港碼頭-二龍喉公園]

經由外港碼頭來到澳門,很少人會選擇走路。如果你和我一樣,對隱藏在尋常路徑之外的風景感到好奇,那就跟我一起,從外港碼頭開始,走到二龍喉公園,看看澳門的風景。

現代人的思想空間

當我在廁所裡,反而讓我更有生產力(💩?)

信6-後記:未來的信,是一個開放的邀請

與其說是結語,不如視為一封持續開放、寄往未來的邀請信

信5-重學景觀,建構荒野

實踐就是推翻自己,超越自己。

信4-理解世界的工具

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觀看世界

信3-無限創作賽局

我認為創作是自我實現的起點,但需要有所作為,才會喚醒最根本的意志。

信2-認知的改變

「甚麼才是我真正想做的?」這個問題我從未真正深入地思考過。

月報|2024DEC,回顧與提問

做了甚麼並不重要,實踐過程中得到甚麼才是目的。

🎄聖誕快樂!誰的節日?

現在12月25日的聖誕節是慶祝基督誕生的節日,但《聖經》並沒有關於慶祝基督誕生的記載,早期基督教甚至反對慶生,因為他們認為只有異教徒才為他們的神慶生。後來羅馬教會為了吸引異教徒,將12月25日與當時羅馬人慶祝的幾個重要異教節日重疊,包括「無敵太陽神」的誕生、密特拉神的慶祝和農神節等,將異教節日的主題轉移到對基督的崇拜上。


ref:

《魔法、節日、動植物》

月報|2024NOV,為何要記錄

在網際網絡中,人與人的連結不再是同一時空下。今天的記錄,可能在未來某一刻觸動某個人的心弦。我在想,這系列內容會是認識未來創作者們的方式。

月報|2024OCT,容器與形態:生活邊界的探索

生活在城市抑或鄉村,也許不是被動的選擇,而是主動的設計。就像液態適應著不同的容器,我們的生活形態也可以超越既有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