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体烟
读点好的
线上写作平台 Matter 的团队做了这么个网站 Read Something Wonderful,其介绍页面的文字,容我节录并翻译如下: 在建造(Matter)这个阅读工具之余,我们做了这个网站,因为我们感到现代媒介环境出了问题,你可能也感觉到了。 所谓「新奇感偏好」,即我们的信息流都在展示什么是新的,而非什么是好的。 多数优质文章并不是近几年写就的,但目之所及,多是24小时内产出的…

选择的艺术
艺术」二字,译得恰如其分。它是审美,也是技术。 很早在王小峰博客看过一个观点,说很多殿堂级的古迹,无非装饰而已,通过纹样的重复制造奇观,本质还是工匠,而非艺术品。 同时,有艺无术者,不事创作,凭审美做做收藏家、评论家,也是正道。 好在技术的进化,给了审美实现以另一条通路,你只需靠审美把关,做选择题就好。 摄影是选择题。只要你在场、够…

科技返祖
兼职做足球教练一年多了,有件事挺让我困惑的,就是很多小孩子,八九岁了,仍然大大方方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请帮我系鞋带。 直到最近读了 Amber Case 的文章 When Swiping Supplants Scissors: The Hidden Cost of Touchscreens (当滑动取代剪刀:触摸屏的隐性成本)我才明白,这并不是偶然现象。 文章引用《教育周刊》的报道,说由于疫情普遍用平板电脑远程教学,返校后的学童在系鞋带、使用剪刀、堆…

跳过首页推荐
在这篇访谈中,独立开发者 Leslie 介绍了她开发「NoFeed」的初衷。因为常被各种APP 的开屏页面和首页推荐流打断思绪,待到载入完成,往往也忘记自己一开始要做的事。 Leslie 所描述的,正是很多人都想逃离的糟糕体验。 NoFeed 界面简洁,功能不多不少刚刚好,不过只让试用三天,再来就要内购。我想了想,或许用 iOS 捷径、搭配几大国产APP 的 URL Scheme 就能实现嘛,并不难。于…

赤脚过河
妻子怀胎十月,在五月初产下小女。由此开始的生活剧变,我们虽有所准备,但依然在惊喜、焦虑和疲倦的交织里,每日赤脚趟水过河。 好在这是不缺经验的年代,凡问题皆有答案,更有 Perplexity、Gemini 诸贤,充了会员、deep research 一开,几点喂奶都能写篇论文出来。比对十几年前的「百度知道」,已然原始社会了。 我们因此常常感叹,说互联网以前的人都怎么育儿啊?! 育儿,自…

巧合两则
最近读《秋生回忆》,书里有这么两则巧合: 一 80 年代,黄秋生随香港演艺学院同学到北京交流,前来接机的是同为学生的巩俐。一行躁动年轻人晚上在酒店无事,见活动室有台录放机,便播放起从香港带来的电子舞曲,很快即被酒店大叔以「太过古怪迷幻」之由强行叫停。后来黄回忆,那磁带不是别人,正是 Jean-Michel Jarre,巩俐的现任丈夫。 二 2018 年,黄秋生几经…

非线性人生
新认识的朋友总称我「斜杠青年」(其实马上中年了)。仔细想想,我的学业履历和每份挣钱的活计,距离都拉得挺开。去年夏天回北京,还被一位看着我长大的叔叔委婉提醒,「你有些缺乏战略性思维」。 老实说,这正是我想要的人生啊。 不知道你有没有同感,就是很难想象自己,在同一个地方一直做同样的工作,或沿着一条康庄大道度过高度确定的一生…

记忆面包
有了AI总结,还用读原文吗?

跨感官僭越
一种感官越界干预另一种感官,这是一场美学政变吗?

打飞机下地狱
提示:成人内容,内有直白的文字。

钢琴作弊手
最近看索尼开发一种魔法外骨骼,包覆钢琴家双手,利用预置乐谱程序为手指施力,从而高效完成复杂乐曲的学习。我们知道钢琴是一门需要持久、密集练习的技艺,这很痛苦,也花时间。外骨骼的初衷便是优化训练,减少伤病。优化空间肯定是有的,一天练琴五个钟,有多少在解决基础问题、在错误中重复、在突破生理障碍?

电动车没有灵魂
因为就在家附近,我总能路过一块小涂鸦,上书:e-scooter sucks。所以,为什么有人会觉得电动车很逊?首先取决于你把车当什么。是连接两点的交通工具,还是一个满足力量崇拜、附加自我理想形象投射的机械图腾?这我太理解了,很多人(特别是男性)从小就对复杂机械结构着迷,无论挖掘机…

译员的自我发挥
在给美国诗人罗伯特•布莱的信中,特朗斯特罗默这样写道: 你的翻译最好的地方,是总能让我从中找回当初写这些诗时的感觉。其他译者提供的不过是已完成诗歌的一种(苍白的)临摹,而你把我带回到起始的经验。我们都知「信、达、雅」的金律,诗歌还顾及音韵、节奏等等,要想兼得,必然夹带译者的私货才行。

本土音乐又如何?百合花乐团的一门心思(下)
2024年底我发布了「百合花」乐团的专访播客,以防你不想听音频(建议还是听听,哈哈),我编辑了文字版,上半部分在此。以下继续。- 李源:我听你们的音乐也有这样的感受,而且是在我来台湾之后才知道。比如说上个月我去艋舺那边有一个将军出巡,很多阵头表演,那个音乐真的非常迷幻。

觉醒主义,和文科专业的式微
我又来引用 Paul Graham 了。他的新文章振聋发聩,明明白白地梳理了「觉醒主义」(Wokeness)的源流,以及如何防范其死灰复燃。因为原文较长,特摘几点分享: 「觉醒主义」的前身,是始于1980年代的「政治正确」思潮。问题是,女性主义、民权运动等社会运动远早于此,为什么要等到80年代才开始搞政治正确呢?

IT 新贵的防空洞
注:这是我2017年底写的一篇书评。七年过去了,人工智能已成显学,英伟达股票飞涨。虽然远未到检验当年观点的时候,不过对比看看,也挺有意思。明天我还会发一篇新文章,和此文有所呼应。以下是原文。- 前几日读新闻,说硅谷一些IT新贵纷纷买下废弃的防空洞,在里面囤积粮水、物资和重型武器,还有几位甚至去做了近视激光手术。
本土音乐又如何?百合花乐团的一门心思(上)
大家新年好。2024年底我发布了「百合花」乐团的专访播客,以下是经过编辑的文字版,分两期发出。- 李源:今天我们在台北和百合花乐团的三位成员奕硕、奕欣、还有威佐坐在一起,在他们一个非常 nice 的一个,大陆叫排练室,台湾叫练团室?奕硕:前几天跟朋友讲说,我们讲乐团,他就说,所以你们乐队是乐团?

你打几颗星?
我有个习惯,说不上好坏,就是每次看电影之前总要去查豆瓣评分,生怕自己选了烂片,白白耽误两小时光阴。虽说样本够多的话还是有统计学意义,可文化品交给大众点评,涉及主观审美,通常毫无道理可言。《逐梦演艺圈》十万观众里,依然有两千多五星好评, 不管认真还是戏谑,论迹不论心,评分已成事实。

新音乐推荐 2024.12.3
(如果你想听我用说的方式推荐音乐,欢迎你点击这里订阅我的播客。) -- 由吉他手 OD 操刀的新单曲《不在场证明》展现了「柏林护士」的另外一面。先前作品里面的文学性、戏剧张力,在这里被原始荷尔蒙和具有侵略性的电吉他 riff 所取代。唱作人 Kate Lucas 的个人项目 …
盖亚不在乎
从被教育吃掉碗里最后一粒米开始,中式恐怖的齿轮便缓缓启动。我从此学会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就算饱腹,也要硬吃,硬要问为什么,因为浪费可耻。这种义务性的自我伤害,让生活日常承担了不必要的、乃至虚幻的道德感。为一句「粒粒皆辛苦」,就能让对远方他者的共情,多过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