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不等於安全感,真正的資產是你自己
以前的我是個數字控。
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滑手機看銀行帳戶餘額,
數字夠大,心情就好;一旦往下掉,就開始焦慮到睡不著,
那時候覺得,錢就是安全感的全部,
沒錢,就沒有未來。
直到有一次,朋友喝了點酒後問我:「欸,如果你不用擔心錢的問題,你最想做什麼?」
我本來以為會脫口而出「買房買車」之類的標準答案,結果腦袋裡冒出的竟然是:想去日本爬富士山、想學潛水、想帶家人去歐洲走走...
那一刻我才發現,原來我要的從來不是錢本身,而是那種「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的自由感。
但知道歸知道,真正要花錢的時候還是會心疼。
好幾個月前和女友去露營,一晚要七千塊,加上其他開銷,費用不貲。
在山上放鬆的時候很開心,但腦袋裡有個聲音一直在碎念:「一萬塊可以報個線上課程耶,或是買幾本書,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
買東西也一樣。
上個月看中一件褲子,2800塊,穿上去確實好看,但買完不到一個禮拜就開始後悔。
那種「爽感」真的很短暫,過了就只是掛在衣櫃裡的一件衣服。
我發現自己腦袋裡有個很奇怪的計算公式:
花錢學東西 = 投資,很棒
花錢享受 = 浪費,罪惡
這套邏輯讓我變成一個很無聊的人,
朋友約吃飯我在算CP值,想買個小東西寵愛自己也要天人交戰半天。
直到另一個朋友看不下去,問了我一句話:「你覺得等你老了回頭看,會後悔沒有多學一點東西,還是會後悔沒有多創造一些快樂的回憶?」
這個問題讓我愣住了。
仔細想想,我跟我哥現在最常聊的,不是賺了多少錢或學了什麼技能,而是那些一起去過的地方、做過的傻事。
我媽到現在還會提起二十年前那次全家去墾丁,我和哥哥被海浪打得狼狽不堪的樣子。
那些「浪費」的錢,其實買來了無價的回憶。
我開始重新思考什麼叫做「值得」。
錢不應該只拿來投資技能,也要用來投資關係、健康和那些讓人開心的時刻。
畢竟人生不是一場考試,不是所有東西都要有「實用價值」。
最近還想到一件事。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破產歸零,會怎麼樣?
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仔細盤點一下,我其實沒有那麼脆弱。這幾年我學會了記帳,培養了一些專業技能,也建立了不錯的人脈網絡。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的身體,怎麼保持好習慣。
就算真的一夜之間失去所有錢財,只要我還是我,還有手有腳有腦袋,還是可以重新來過。因為這些年來,我其實一直在投資一個最重要的資產——我自己。
現在我明白了,銀行帳戶裡的數字只是工具,不是目標。真正的安全感,來自於對自己的信心。
錢會花完,房子會老舊,車子會報廢,但一個人的能力、經驗、人格,這些東西是帶得走的。這才是最珍貴的資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