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撿不盡的細枝末節》第一章〈撿樹枝的孩子〉
IPFS
瓜瓜撿起了一小截枯枝,向前方丟去。
那是他的遊戲邀請,但在他人眼裡是攻擊行為。
確實,沒有人必須為誰情緒或行為買單。
小孩需成長,但特殊兒引導方式要先理解再教導。
當父母前,看這樣的孩子,不就是屁孩?吊起來打就好!
當父母後,打雖然是捷徑,但會讓愛劃出疑問。
後者,用在瓜瓜身上只會增強反抗,事情不會落幕、衝突不會化解。
講到一個5歲但是高敏兒的孩子懂,很累!
當要開口,他們會馬上躲進對外充滿尖刺的殼中,
逃避交流、害怕被斥責與厭棄。
他們還在感受愛,氛圍一波動,又會對愛產生懷疑。
深呼吸吧!
我知道這孩子不是故意,只是用了不對的方式,把對戰申請錯當遊戲邀請。
我一個成年人,稍微擠進他世界理解他,再試著轉化他。
他本性溫暖良善,會進步的!
「他都5歲了,他應該要懂!」
「要上小學了,要明白社會規範!」
「這是攻擊行為,再怎樣都不能發生!」
不是每個人心智都能跟上自身年齡。
一個年級裡的孩子頭尾差距一年,但在帶孩子過程中會發現——3、6、9、12個月真的有差異,越小越明顯。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溫柔的接住,但有的不只是單純雙手張開接穩,還要加一條柔軟且絲滑的棉被包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