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裡藏醫・葡萄葉》

逸盈軒
·
·
IPFS
·
異鄉的酸:身體的收斂之術


異鄉的酸,不只是味道。
它是一種收回靈魂的方式。
當你學會包裹飯粒,也是在學會包裹自己。


在異鄉的超市裡,第一次看見醃製的葡萄葉,我愣了很久。
那一片片薄得幾乎能透光的葉子,靜靜疊放在玻璃瓶裡,像封存的夏天,也像某種不願被遺忘的家園氣息。

打開瓶蓋時,一股淡酸的氣息緩緩升起,不刺鼻,卻能一瞬間喚起腸胃深處的某種感覺——那不是餓,而是一種思鄉的收縮。

酸,是時間的語言,記錄等待、發酵與妥協。
在中醫裡,酸入肝,肝主收斂。
對於那些離家太遠、放得太久的靈魂而言,酸味像一根看不見的線,把人輕輕拉回體內,讓氣血不再飄散。

在開平的老家,母親用香蕉葉、荷葉包飯,從未見過葡萄葉。
那是西邊的葉,異鄉的食法。
可當我在美國學著用手指把飯粒與碎肉一點點捲進葡萄葉裡時,我忽然明白——那一層葉,不只是包裹食物,而是在為心包裹一個可以安放的形狀。

酸味是誠實的。
它不討好,不掩飾,也不企圖成為甜。
它像一種誠懇的收斂:不再向外要求世界給什麼,只願能收回自己的魂。
而葡萄葉的淡酸,正適合那些不願被苦吞沒的人——
它教會人接受收縮、包裹,以及留白。

在這片土地上,酸味代表保存。
有人用鹽,有人用冰,而我們用酸。
酸裡藏著菌,藏著變化,藏著生命的續延。
如同人在流離中學會保存自己的方式——
有人用語言,有人用記憶,而有人,只用一道酸味。

有天,我用葡萄葉包飯,捲得不太整,邊緣破裂。
朋友笑說:「這樣還能吃嗎?」
我說:「能啊。家園有時也就是這樣——裂著,但仍能包住生活。」
那一刻,酸味在口中化開,不再收斂,反而變得溫柔。


🌿【字裡藏醫】

  • 葡萄葉:性平、微酸,歸肝經。酸能斂,能收,適合氣散、易憂之人。

  • 酸入肝:肝主疏泄,酸能柔肝、斂散氣。當人流離、情志無所依時,酸味助人「收回」。

  • 象徵:包裹、保存、修復破損的家園感。葡萄葉的皺褶,像時間的紋路,也像「回魂」的地圖。


💭【療癒三問】

  1. 最近一次讓你感到「收不回來」的,是哪種情緒?

  2. 你有為自己準備一個「包裹的容器」嗎——可以是食物、語言,或一段靜默。

  3. 當酸味湧上來時,你會趕緊壓下它,還是允許它慢慢化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逸盈軒我是 逸盈軒。來自嶺南,現在住在三藩市灣區。 喜歡寫記憶裡的灶頭、火苗、米香與人情。 一直相信:童年的瓦煲與柴火聲,是我們對世界最初的理解。 若你也懷念,那些米湯與鹼水粽的味道,歡迎坐下來一起聽聽火聲。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字裡藏醫《吃飯不香,不是胃弱,是膽口沒開》

《字裡藏醫小誌・陳》

🩸《字裡藏醫・國族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