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劇筆記】「不入流」傢伙們的奪寶大作戰!沈船秘寶最後到底獎落誰家?—《下流大盜》

WencheWu
·
·
IPFS
·

一直都滿喜歡柳承龍這位韓國演員,從《雞不可失》、《屍戰朝鮮》到《Moving 異能》,不論是搞笑丑角或城府極深的奸臣,他總是可以在展現精湛演技的同時,又讓角色充滿他的個人魅力,也因此從一開始就讓人期待他在《下流大盜》這部漫改尋寶劇會有怎樣的演出。總共11集的長度,《下流大盜》的故事完整、且充滿轉折,多方人馬各懷鬼胎的小動作則是劇情重點,不過太多算計彼此交織有時也會讓場面變得太過燒腦冗長,加上相對缺乏驚喜的結尾,在看完之後老實說有點小空虛。

《下流大盜》背景設定在1970年代的韓國,柳承龍與梁世宗在劇中則飾演一對不務正業,靠著偷竊、騙術、搶劫等犯罪勾當勉強度日的叔姪;某一天,他們意外得知了木浦外海有古沉船,只要打撈其中的陶器就能夠發大財的消息,並且決定抓住這次翻轉命運的機會。然而,賺錢的機會同樣也吸引了其他人馬來尋寶,財團、古董商、地痞無賴、當地漁民、騙子,甚至連警察都想分一杯羹,儘管因為工程浩大需要人力,大家表面上像是個團隊分工合作,但背地裡卻各有盤算,這也讓原本就充滿變數的尋寶變得更加危機四伏。

除了尋寶本身的刺激感,《下流大盜》在場景、人物形象上帶來的濃濃懷舊氛圍,大概也會讓觀眾印象深刻,就各個層面來說,劇組相當細心地將1970年代的韓國整組搬到觀眾面前。而財團與政治力的利益勾結,還有社會底層人物的刻畫,也構成一幅了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圖像,呈現出了從那時一直延續到今日、極度不平等的韓國社會。

不過整體來說,《下流大盜》是一部具有前後明顯分界的影集,甚至可以說是開高走低。除了波折有點太多的打撈過程,讓觀眾容易在中段就失去耐心:以柳承龍飾演的吳寬石為例,前半段他似乎更接近《雞不可失》裡,那個有點無厘頭卻也有點可愛,相對討喜的叔叔,並且安排了不少笑點,但後半段卻變成了更接近《屍戰朝鮮》裡,為了自我利益可以毫不猶豫奪取人命的冷血反派。

可以理解角色人格的轉變符合「利益改變人心」的邏輯,但大概是鋪陳不夠,尤其是對於已經被前半部風格吸引的觀眾,也很容易對後半段突變的氛圍感到不適應。

雖然看到不少網友棄劇,但《下流大盜》其實也不算太差的作品,只是相對於那些表面的呈現,並沒有辦法從頭到尾給予觀眾足夠的娛樂性。它的原文劇名「파인」,其實是指成語「下里巴人」中的「巴人」,而這些男性角色的衝突與盤算,確實也呈現出了底層社會的殘酷;但更重要的是,藉由他們與背後金主的對比,這趟以尋寶為名的旅程,其實也刻劃出了資本主義「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現實與悲哀。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