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果也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ISCN
iscn://likecoi...2A/1

被网友要求“练空弦”的宁峰和B类人格的镜像

果也
·
从宁峰事件聊起,理解B类人格的社交投射:为何有人如此热衷“纠正”他人,只为满足一种优越感?

灵感来源:如何评价著名小提琴家宁峰在小红书被要求练空弦?

这件事很荒谬,更荒谬的是,宁峰老师真的录了视频以后,当事人继续去视频下继续大言不惭,大意是说“我说的空弦不是你拉的这种,是更复杂的....”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V)中,将某些以情绪化、自我为中心、操控欲为特征的行为模式归入B类人格(Cluster B),包括边缘型、自恋型、表演型和反社会人格等。

当然,有没有达到人格障碍的标准需要精神科医生来评估,但在这个事件里,当事人表现出来了典型的“未病态但人格偏移”的迹象,她很明显有表演型+自恋型混合倾向。

从这个事件来看:

1 把“权威”拉下来,获取掌控感;

2 自己的人设是“更有资源、教养、更专业”的精英小孩的母亲形象,去评判和羞辱他人;

3 通过否定、控制他人来获取主要价值感。

这类人常见于把自己的小孩当血包,以“爱小孩的母亲”、养育“完美小孩的母亲”之类的形象来满足自己的优越感和自恋。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