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掌控感
我對掌控感的想像,一直很具體。
像是每天的課表、吃飯的時間、通勤路線、課程與課程之間的緩衝空檔,全都能依照原定規劃平順進行。
中間就算出了點小意外,只要不打亂整體節奏,我都能接受。
反而,我最怕的是「空轉」,事情卡住,人也跟著卡住。
那感覺像是眼睜睜看著時間沙漏從手中漏掉,卻什麼都抓不住。
這樣的我,也不是天生就這樣。
大學唸資工,寫程式需要從上到下地架構邏輯。
少一個括號,整個系統就會跑不動,得要逐層篩檢,一一尋找。
那時我開始學會,事情得一層一層鋪排,才看得出問題在哪裡。
後來當兵,更加深這種思維。
每件事都有既定流程、明確時限。
什麼時間該站哨、什麼時間要集合,容不得半點模糊空間。
說也奇怪,我健身最投入的時期,卻是在沒有任何時間限制的狀態下。
下班後一個人去公園靜靜練上兩小時,
大學時一個人到操場慢跑,隨自己節奏訓練。
不被打斷,也不需要被時鐘鞭策。
那時候的我很自由,自由到連時間都靜下來了。
我後來才意識到,我之所以這麼需要掌控感,可能跟我成長環境也有關。
我們家東西很多。
舊的不丟,新的還繼續買。
雜物佔滿每個角落,就像沒來得及整理的情緒,堆在那裡。
我討厭這種混亂。
自己搬出來住之後,我給自己定了一條原則:每買一樣新東西,就得處理掉一樣舊的。
不是因為空間不夠,而是我想知道,留下來的,都是我真正需要的。
但掌控感不是萬靈丹。
很多時候,我也深陷其中。
像是學生臨時取消課程、或是約好的時間被延後。
再怎麼預先安排、給出緩衝,還是會有一種「被干擾」的情緒浮上來。
那是一種不被尊重時間、不被尊重界線的失落。
更複雜的是人際關係之中。
學生離開時,我得在自省與放下之間來回搖擺。
被老闆臨時交辦工作,我得衡量人情與自我實現哪個比較重要。
看見同伴持續進步,我真心替他們開心,卻也焦慮自己是不是被甩在後頭。
掌控感最難的,不是安排時間表。
而是在這些關係裡,怎麼維持自己的邊界。
這些矛盾,有時會累積到某個臨界點。
我會故意讓自己空轉一天,像是斷電一樣。
不做事、不動腦,也不想安排事情去做。
但理智恢復過後,又會責怪自己:「浪費了整整一天,什麼都沒完成。」
有時真的懷疑,我到底是為了活得更清楚,還是被這種「掌控」給套牢。
說到底,我能掌握的,其實不多。
所以,我現在更重視一件事:每天只要完成我給自己的工作,哪怕只有一樣,也好。
我會坐下來,好好想、好好安排。
事情做得好或不好,我不在乎。
我在乎的是,有沒有去做,而且我會誠實檢視。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