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百事違

silm
·
·
IPFS
·

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得到很多。

但從另一面來看,我似乎又得到很少。

對於前者,當一個人限於自己的深井,是很難覺察到的。就算有人指給他看,最終也不過是一種「隔」着的人生。人需要先吃飽了肚子,才有餘暇去思考吃飽之前的生活。所謂痛定思痛,那也只能飢止想飢。

我其實還算很幸運的。

我不能否認這一點,但我從前是有不滿足的念頭,也有求而不得的苦惱。生而為人,便一定會有苦惱,只是這苦惱到底該如何看待,卻要等我們慢慢有所經驗,得了磨練,才能真正將自己放在一邊,將苦惱放在另一邊,然後如同過家家一樣,說這是什麽,說那是什麽。

詩人韋應物,在卸任太守之後,就很快逝去。

這件事,我也是剛剛讀到的。

他過世前寫的最後幾首詩,現下知道的一首是這樣:

「子有新歲慶,獨此苦寒歸。夜叩竹林寺,山行雪滿衣。
深爐正燃火,空齋共掩扉。還將一尊對,無言百事違。」(《永定寺喜辟強夜至》)

據說,這位叫辟強的人是韋應物的侄子,此次來是告訴他的伯父,今年開歲自己就將結婚迎娶。

此時是冬季苦寒,夜間來到韋應物借住的寺院,一身是雪,好在爐中還有火,可以一起烤火取暖。

對於自己身體的病情,還有這清冷孤寂的環境,韋應物并沒有陷入太多失落,反而說「無言百事違」。在這蕭蕭的天氣中,兩人還能圍在火邊對飲,就不必再埋怨太多。即使生活之中,仍然是處處荊棘,動輒詿亂,可也不妨就這樣接受一切的發生。

不即不離,不拒不迎,命運就在這樣的眼前身邊,悄悄流走。

而在此次相聚後,大概不到一個月,韋應物就在「貞元七年十一月八日窆于少陵原」(從陳尚君先生《我認識的唐朝詩人》中瞭解》),那麽這句留存下來的詩句,似乎便成了他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評價。

我很喜歡這樣的人生態度。

但我也明白,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人要過得快活,還是要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我現在並不能達到這樣的心思,可我也不認為,這種達不到,就是一種缺陷。景行行止,心嚮往之。我們在人生之中所見到的一種感懷,並不是一定要轉化為某種成就。正如我在兒時栽下的一株花,如今也早已不見。

作家梁曉聲曾經回憶過自己人生中的幾條街,那是關於自己如何走到今天的一念。末了這樣結尾:「我相信,以后它的路面和人行道重鋪一次的話,更會是一條鬧中取靜的體面小街了。那么,我即使在這一條小街上終老一生,也算是上蒼眷顧于我了啊!我想,所謂人生,看得再通透些,似乎也是可以這樣來理解的——人在特定時空里的幾個階段的剪輯,對于大多數人,也不過便是三五階段而已。還是往多了說……」(《生活就是為了活着的時時刻刻》)

我並沒有那麽多能夠感懷的事情,我現在也常常陷入一時的煩惱。我只是慢慢懂得了,有一些事並不是只在發生時發生,也不會就在結束時結束。總有一天,我大概也會如上面所說,對於自己的終老有所感懷,發現那種冥冥之中的眷顧。

多乎哉,不多也。

我們能說什麽呢,無論多少,總還是要靠自己去覺察,去瞭解,去得到。沒有人能替代我們,也不可能一切都如我們所願的執着。人生的三五階段,能夠保留下來,一定是因為愛和熱情,而非是埋怨與悔恨。畢竟,愛恨情仇,只是自己完整世界的一個個碎片。我們不能說掉下來金屑就是自己,而那灰塵和污垢,就與我無關。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ilm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il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賣茶去也么哥哥

兒子

人生的一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