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IN 是什麼 (1)?重新定義我們所知的基礎建設,「分享儲存空間」給陌生人?

J個生火點滴
·
·
IPFS
·
把你的硬碟租出去?解密 DePIN 儲存網路的運作方式

本週想跟大家介紹 DePIN , 大家現在看到 De 這兩個字應該有愈來愈不陌生的趨勢, 是的!就是什麼的去中心化, PIN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 實體化的基礎建設網路, 所以合在一起的 DePIN 就是 Decentralize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Network 去中心化的實體基礎建設網路!

實體基礎建設網路?

聽到『基礎建設』這四個字, 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這個東西要花超級多錢和時間, 先想想現實生活中的基礎建設, 例如『公路基礎建』設從規劃路線開始到動工投入的資源可是非常的多, 那現在延伸到『基礎建設的網路』指的有:

  • 感應器-實體資料收集網路

    • 蒐集地理、天氣、車輛、交通、農業等資料

  • 算力網路(Compute Network)

    • 提供 GPU/CPU 給 AI 模型訓練、渲染、科學運算

  • 儲存網路(Storage Network)

    • 分散式儲存雲端硬碟、數據備份

  • 能源網路(Energy Network)

    • 共享太陽能、微型電網、能源監控

  • 無線通訊網路(Wireless Network)

    • 建立區域通訊、IoT、5G 基站

  • 行動交通網路-地理資料

    • 共享行車數據、街景、導航資料

  • 人工智慧資源網絡(AI Infrastructure)

    • 提供資料集、AI 算力、AI 訓練市場

在以上的基礎建設都需要一個『實體的設備』來進行數據的搜集 / 存儲 / 計算, 而去中心化的基礎建設就是把這個搜集/存儲/計算的動作利用去中心化的概念來『稀釋』掉一開始建設成本的巨大資金與時間壓力, 並讓更多的人參與並從中利用『代幣化』的模式, 讓他的互動變成是大家有利可圖的模式, 是另一種『共享經濟』的概念

把上面的主要『基礎建設的網路』在區分為四大區塊跟大家詳細的做介紹

  • 存儲(本篇主角) 儲存網路 - 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中心化雲服務儲存公司 Filecoin ( 介紹影片做得很不錯, 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看一下), Arweave , Storj

  • 計算:算力網路/人工智慧資源網路

  • 無線網路:無線通訊網路/行動交通網路-地理資料

  • 感應器:感應器-實體資料收集網絡/能源網路


存儲 -『共享』變化的Uber - 可以借用你的存儲空間嗎?

進入場景, 你要存一個 100MB 的影片上去, 利用 DePIN 的模式進行存儲

❓「我的檔案存在某個人的電腦裡?」

✅ 對,而且不只一個人。

  • 去中心化儲存的設計, 不止把你的資料存在某一台特定的電腦上, 而是會經過「分割、加密、分散存儲」後, 分散給全球多個節點(也就是其他人的硬碟)。

❓「檔案的所有權在他那邊?」

✅ 錯,所有權與讀取權限依然在你這邊。

  • 剛剛我們提過這個檔案會經歷過分割, 加密後分散存儲, 所以我們將資料存到其他人的硬碟上的時候都是加密的資料, 也只有我們有這個私鑰可以來『重組 & 解密』使用這個檔案

    • 加密技術:不可篡改/ 不可被竊取閱讀/ 只有授權人可以復原

❓「如果對方的硬體壞掉了, 我的檔案就沒了?」

✅ 錯,資料會被切割被存儲在不同的電腦裡, 所以單一對方的硬體壞掉你的檔案在其他的硬體裡是有『備份機制』可以被復原的

  • 為了防止節點異常導致資料損毀,去中心化存儲系統會做幾件事:

    • 備份(Redundancy)

      • 將你的資料切割成數份, 存儲到不同的節點內滿足備份的需求

    • 持續驗證

      • 系統會定期的跟有儲存資料的節點進行抽查的機制『是否還保有用戶的資料?』若驗證失敗, 系統會有處罰的機制

    • 自動恢復

      • 若驗證失敗, 系統自動啟動處罰機制外, 還會自動的將你的資料複製到新的節點上去存儲

✅ 最後, 用一個簡化的例子來貫穿上面的理念:

你要存一個 100MB 的影片上去,系統會:

  1. 把它切成 30 份 → 每份加密後儲存到全球 10 台電腦。

  2. 每台電腦只拿到加密後的部分(像拼圖的一小塊)。

  3. 你有私鑰,可以把這些拼圖重新「拼起來」。

  4. 即使有幾塊拼圖遺失(例如某些電腦壞掉),只要超過閾值(如 24 份),你仍然可以完整還原影片。

“ 閥值 ” 的概念?

這邊要提的是『存儲的可靠性』, 就像是水閥一樣在標準內都有得救, 只要超過了洪水就來了檔案也可能就毀損了!

上面提到『超過閥值 如24份』, 也就是我的檔案被切割成30份, 要保證有24份是正常有效的, 這個檔案才是ok的! 那為什麼只要24份呢?難道被切成30份他不是平均把這些檔案分配給30個嗎?所以我要湊起30個才可以恢復我的檔案

如果要湊齊30個檔案, 那對於用戶的風險就會非常的高, 不可以有任何一點點的毀損, 所以這個模式不怎麼安全, 所以在設計的時候, 他們會有一個機制叫做 erasure coding(糾刪碼)的概念, 能夠讓你有其中的24份就可以完全還原原始資料!

每一份都經過數學演算(不是簡單切割),資料被 『冗餘擴展』


在這特別的網際網路世界裡, 我相信『儲存』對大家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每天都有新的報告新的專案產生, 無數的儲存鍵記錄著我們工作的每一個成果, 而我們平常其實也很常用過雲端的儲存(Google Drive), 但了解過 De 去中心化的概念後, 我們了解到最核心的宗旨就是拿回我們對於資料的自主權, 透過區塊鏈的技術去擁有我們的資料

本篇先介紹了-存儲類的 DePIN , 下一篇我們將會介紹『計算』類有哪些?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