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拉岡辭彙講座(第4講)

子非魚
·
·
IPFS
·
鏡像階段

拉岡認為,人在「鏡像階段」認識自己時,會帶有某種「偏執」和「疏離」的感覺。簡單來說,嬰兒第一次透過外界的東西(像鏡子裡的倒影)來理解「我是誰」,有三個階段:

  1. 發現鏡像:嬰兒看到鏡中那個完整、協調的影像,這個影像對他來說是一個「他者」或外來的圖像。

  2. 產生錯認:嬰兒將這個影像當成「自己的全部」,並從中感受到一種完整性,拉岡稱這是一種「錯認」。

  3. 接受認同:嬰兒接受並認同這個鏡像,把它當作自己的身份。這種「想像性認同」完全依賴於外在影像。

這個過程最終導致了「異化」。因為我們對「自我」的理解,並不是從內在自然生出的,而是從外在的影像而來,所以自我從一開始就與自身經驗存在距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對自我的認識,總是深受外界影響:無論是鏡子、他人的眼光,還是社會的評價,我們的「我」其實都是由這些外在元素拼湊而成的。

2025.09.02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