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我語」系列--育兒難不難?
IPFS
最近在 Line 群組裡看到一篇關於育兒的文章,把回應小孩的方式寫得很好又具體,幾乎是教科書等級的「標準動作」了!有辦法學起來的人,照顧小孩應該是一級棒了!
但我每次看到這樣的文章時,心裡都會有一種說不出的、怪怪的感覺;不是文章的內容不對或是不好,反而正是因為文章寫的「太好」了!(突然想到大家看我的「自戀筆記」時,會不會也有類似的感覺,XD)可能很多父母看了後會有挫折感,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小孩當然會因為父母對待的方式而受傷,但同時小孩也沒那麼脆弱,而常常你的「不夠好」甚至可能是小孩成長的重要因素(這是兒童精神分析裡常說的「夠好的父母」與「適當的挫折」)。我一直覺得「放鬆」的父母對小孩而言,是最好的環境狀態。放鬆不是忽略,而是讓自己保持在一個好的狀態,當小孩真正需要你的協助時,有足夠的能量去做。當你開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小孩也會開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用事事為了小孩優先,而常常犧牲自己的需求;給他自己足夠的空間是需要的,無論是做對了,還是做錯。
再強調一次,這些文章說的作法多數並沒有問題喔!當你回應小孩遇到困難,這些是很好的參考。只是我越來越覺得,現代強調的養育小孩方式,對父母的壓力有點大,或許這也是造成生育率下降的可能原因。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不敢生小孩,因為這可能會造成一種印象「我需要犧牲很多才能夠養育小孩」;我認為育兒與做自己雖然難免有衝突,但是如果放鬆一點去做這兩件事情,它們甚至常常是相輔相成的,小孩會讓你看見很多的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