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再也无法忍受中国式租房:从大理到东南亚的觉醒之路
当我坐在这个临时的租住房间里,窗户打开着,清风从洱海边的小巷吹进来,家具味道似乎比前几天淡了许多。但我的心,却依然难以平静。
搬进来的第一天,我就察觉到一股不属于阳光和自然的“异味”——是家具挥发出的胶感、是装修残留的化学气体、是服务者言语中若有若无的敷衍。于是我开启了窗户,试图让空气对流、让气味散去,但我也知道,真正让我感到窒息的,不止是空气。
      被遮蔽的权利:中介式PUA与信息不对等
这个中介最初表现得颇为“热情”:他说房东愿意配电饭锅、热水壶、餐具、床品,我提到锅铲,他也说可以自己帮我买。那一刻我几乎感动,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否“太冷漠”。但后来我渐渐意识到,他对我生活作息的干涉、对房东信息的封锁、在出问题后的情绪性指责——这些都不是“个体的情绪”,而是系统性的服务暴力。
当新买的电饭锅出现冒烟问题后,我反馈给中介,他却转述房东的话说“她事太多,什么都要”,中介甚至附和称“一个锅几十块钱,不满意可以退房”。一开始他承诺的是“配”,后来却说我“不舍得自己买”“闹这么大至于吗”。
但我明白得很清楚:我不是要他买金子,我只是要他履行他曾答应的承诺。
对比下的觉醒:为什么我越来越不能忍受中国租房文化
这一年来,我旅居过马来西亚、巴厘岛、越南会安。房东们热情且守信;民宿配套清晰透明,服务者以口碑为生,对租客的反馈迅速响应,哪怕是一个小风扇,也会第一时间换新。
而回到中国,大多数租房过程却处处埋着“坑”:
中介掌控信息,压缩租客的选择权;
房东不出现,把一切扔给“房客自己看着办”;
出问题了,甩锅、情绪化、扯人情;
合同之外的所有“口头承诺”,几乎都靠租客“死记”与“扛争”。
为什么?
因为我们很多人从未被尊重过,所以不懂得什么叫“理所当然的服务”。
我拒绝再忍的不是家具味,是“你太敏感”这句话
我鼻塞了,我发火了,我说出“这锅我不会再自己买”的时候,中介说“那我买给你嘛,你不用生气”。但他并不知道,那不是因为我贪这几十块钱的锅,而是我终于意识到:
我曾太习惯被剥夺、太习惯退让,直到现在,我要学会坚持。
我不是过度反应,而是终于不再沉默。
写在最后
通风几日后,我的身体状况恢复了,家具味道也淡了。但我知道,我的觉醒不该淡。
我会继续在路上,也继续记录每一次“从低质服务中逃脱”的过程,因为我相信:
我们值得被当作人对待,而不是工具;
我们的租房体验,也可以拥有尊严,而不是忍耐;
我们的情绪,不是过度,而是界限感的觉醒。
愿你我,都拥有选择“更好对待”的自由。
如果你也在租房中、生活中、关系中,曾因“被不尊重”而愤怒过——欢迎你留言告诉我你的故事。
我正在整理一个“觉醒日记系列”,不为控诉谁,而是希望我们彼此照亮,照见更多人真实的困境与勇敢的觉醒。🕯️
如果你愿意,也欢迎关注我,一起写下真实、有灵魂的文字。
#中国租房经验 #边界感 #觉醒女性 #东南亚旅居 #生活观察 #信任与服务 #真实故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