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慧誌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一步一步陪孩子走出打機情緒

慧誌
·
·
家長的煩惱

如果你也曾經因為孩子玩電子遊戲而爆發爭執,不妨看看我這次的處理經歷。也許對你來說會有點熟口熟面,因為這就是很多父母和孩子的日常。而我不是什麼專家,只是一個一路跌跌撞撞、邊學邊走的媽媽,想把自己的小小心得和同路人分享。

事情發生在昨天。女兒在網上遊戲裡,被人搶走了心愛的東西,一下子情緒失控,大吵大鬧。剛好那時候也是我們協定好的停機時間,我把她的平板收起來,提醒她先冷靜,之後會重新計時。

她立刻爆炸,邊哭邊喊,還氣憤地說:「你總是說我沉迷遊戲!」我心裡其實也有火,但這次告訴自己要冷靜。於是我用了我學到的「冷靜界線」——我對她說:「你先把脾氣發完,再來找我,我會重新計時。」

沒想到她更加激動,甚至想破壞客廳的東西。我走出來,堅定但盡量平和地說:「你不可以這樣做。」結果她又挑釁我:「你自己也經常發脾氣!」

這一下換作以前的我,可能就馬上爆發了,但這次我提醒自己「以身作則」。我平靜回應她:「沒錯,但我正在改善,我在控制。所以你也要嘗試控制,不能破壞東西。」

過了幾分鐘,她終於冷靜下來,自己過來拿平板。那時候我就趁機給她一個「替代出口」:「下次如果你很生氣,可以跟媽媽說『我想哭五分鐘』,我會容許,但不要大吵大鬧,影響大家。」她想了想,竟然答應了。

這一場風波,最後沒有演變成一場惡戰,反而讓我看到幾個重點:

*情緒共處:當我自己穩下來,她也比較快平靜。

*冷靜界線:孩子需要清楚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替代出口:單純叫孩子「不要發脾氣」沒用,要給他一個安全的出口。

*以身作則:當我承認自己也在學習,她才願意跟著一起嘗試。

或許她未來還會有反覆,但這次經歷提醒我:生氣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怎樣表達和處理。如果父母能先穩住自己,再一步步陪孩子練習,他們真的會慢慢學會。這是我這個普通媽媽的一點心得,寫下來,希望能成為同路人的小小支持。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