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裡的龍》

詞靈出版社
·
·
IPFS
·
小時候,我常看一位茶餐室大叔揮毫作畫,墨跡變成樹林、山巒、飛龍。三十年後,我帶畫冊給他,他眼睛發亮,從天花板搬下珍藏數十年的英文藝術雜誌——當年只能靠這些解渴,夢想還未追,就已得養家活口。那一刻我明白:藝術不是奢侈品,而是撐過平凡日子的一點微光。
畫裡的龍

《畫裡的龍》

我不是村子裡唯一的畫家。
小時候,村子附近有一家茶餐室,後頭住著一位大叔。白天他在自家客廳揮毫,晚上在茶餐室炒菜煮茶,迎接晚飯時分的客人。

我們幾個孩子常常踮起腳站在窗外,看著他如何讓一灘墨跡慢慢長出樹林,聚起山巒,最後從筆尖飛出一條龍。那種像魔術一樣神奇的感覺,一直留在我心裡——直到今天還時不時會浮現。

三十年過去了。我成了村子裡為數不多還在畫畫的人。每次帶著狗狗散步路過他的茶餐室,總看見他還在準備食材,等待晚飯時分的客人。
日子仿佛從沒改變,但也從沒真正停下。

有一天晚上,我去他店裡吃飯。那天客人不多,我吃到一半,他擦了擦手,坐下來,突然問我:「還有畫咩?」
我笑著點頭,說:「全職畫了好幾年了。明天帶幾本畫冊給你看看。」

第二天,我真的帶了幾本畫冊過去。
他接過書,一頁一頁翻了又翻,指尖摸著紙面,眼睛裡的光,比我童年時看他畫畫的時候還亮。
他沒多說什麼,二話不說搬了張梯子,爬上茶餐室的天花板,推開一塊木板,從裡面小心翼翼地搬下了一堆書。

那是一疊一疊的舊書,全是1940年代到六十年代的ArtNews——當年從英國、美國進口的藝術雜誌。每一本都保存得完好無缺。

那個年代,能弄到這些雜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六十年代的馬來西亞藝術圈還在畫南洋風,椰子樹、漁船、橡膠園;留法回來的藝術家忙著畫印象派的光影點線;而這些雜誌裡登的,卻是當年紅遍全球的培根、米羅、波洛克——
另一個世界的另一種語言。

當年的他,只能靠著這些書解渴。
夢想還沒來得及追,就已經被生活推上了另一條路——養家、抄菜、過日子。
畫,慢慢停了。書,卻一直沒丟。

他像是找到了傳人似的,把那堆書珍重地推到我面前。
「拿去吧,反正我也不畫了。」他說得輕描淡寫,像是送我一杯茶、一碟燒包那樣隨意。

我捧著那些書回了家,才慢慢一本一本翻出來。
順手上網查了查——還真值點錢。
但翻著翻著,我明白了:
那些書真正的價值,從來不在於它們能賣多少,而在於它們陪他撐過了多少個不能畫、不能追夢的日子。

我看過他接過畫冊時那雙發亮的眼睛,也記得童年時看著他揮毫時心裡泛起的感動。
那種觸動心靈的時刻,對生命來說,實在太美妙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詞靈出版社詞靈出版社 由阿零主編,持續推進風格創作與生成實驗,建構未來寫作的不可替代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地球快转

作家梦

《坐下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