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
長期住在國外,跟一群三餐吃麵包塗奶油就能滿足的人生活,午餐是我一天中最能享受自我的一餐。在家工作的自由工作者,午餐自己煮居多,珍藏的台灣韓國泰國越南印尼泡麵,雞胗、雞心、有骨頭的肉、有頭有尾的魚,買的到臭豆腐、鴨血的話全部下,辣椒要加多少手不用軟,青菜不用當沙拉生吃可以煮也能炒。
但是要有一鍋有滷蛋、三層肉,怎麼吃內容物都不會少的肉湯門檻還是有點高。
那年夏天,我那將滿70的媽媽,我那從來不曾獨自離家這麼遠、這麼久的媽媽,我那除了How are you、Thank you、OK以外什麼英語都不太會的媽媽,竟然自己搭飛機來找我,還一住就住了將近3個月!
她來了以後,家裡多了一鍋像聚寶盆的肉湯,滷蛋、滷肉、油豆腐,怎麼吃都吃不完,總之要吃什麼阿嬤就滷什麼就對了。
她來了以後,油豆腐、肥肉都是她找到的,我才發現長期生活在美食沙漠中的我對飲食妥協了多少。媽媽一到,馬上像個好奇的探險家,拿著手機,Google翻譯打天下,到各個鄰近的超市尋覓食材,到市場去買魚也難不倒她。會說Thank you就夠用,其他交給Google跟笑容溝通。
我不知道她哪來的膽子,一個不到160公分的太太一個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騎著腳踏車到處跑,有時候要帶著兒子去路上救她回家,但大部分的時候她就這樣一個人手機帶著,車騎著出門,然後在午餐前帶著一堆她在超市、市場找到的寶回來,然後滷一鍋肉或煮一鍋鹹粥、雜菜麵當午餐給大家吃。
看她好幾次把市場買回來的不知名的魚處理好,或紅燒或乾煎,一秒回台灣,那幾位吃麵包就滿足的大人小孩吃得好開心,不知道這幾年來我在妥協什麼?
曾經我好害怕自己變成她,委曲求全,在家務中無限付出卻得不到家人的感激和尊重,這不是我想要的。
但經過那個夏天,我才看到,那個無懼未知的她就是我,我從來不知道自己那種可以獨自到不同陌生地方生活並且存活的基因來自哪裡,那種勇氣來自哪裡?經過那個夏天我看到了,我懂了。
她的好奇、她的開放、她的勇敢、她的坦然自在,那是我想要的。
她的付出、她的無我、她的愛,那是我想要的。
我以前看不懂的那些我不想要的,過了好幾年,重新當個女兒又當了媽也漸漸懂了,我不需要害怕變成她,因為我是她,她是我,因為有她所以有我,因為她是她所以我是我。
經過那個夏天,我懂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