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台風林百貨、巷弄裡的衛屋茶事,十一年後台南重遊之旅

登上林百貨頂樓,落地宣傳大海報上書「十一週年慶」。吓?十一年,原來我已經十一年沒回過台南。這十一年到底做過些甚麼……也不是不記得,而是,不知不覺到了不刻意回想會想不起的年紀。
五月下旬跟着一群新相識的朋友跑了趟台南。自從考到領隊牌之後就沒有跟過別人行程,也不錯。如果我排的行程,跑完一天下來大概會小腿酸軟要休息個一兩天才能復原。這回沒任何意見和想法,也算不錯。
聽說要去台南巿區我心裡是有點壓抑的,不太想去。我怕回台南會PTSD。上次回去就PTSD大作,每天都想逃跑。別人的大學生活可能多姿多采,我卻是一點都不想念大學生活,太艱苦,而且不能自立。

四人出遊,我先到,台南火車站正在整修,回頭看了一下,嗯?過去是長這樣?感覺比以前高許多也開闊許多。印像中它就只是一道門,有這麼偉雄嗎?好吧,不管。
沿着北門路走,目的地是赤崁樓。北門路的騎樓居然能通行,能走得過去,真心驚訝。我以前都要走到馬路邊上。


舊書店全都不見了。北門路舊時是書店街,撿到不少考古題和前輩學長用書。第一年很愛逛,後來有危機百科,鮮少再逛。北門路上新開一家模型店──無限領域。前陣子老是想着要去朝聖一下,這邊留一下FB大概就知道我想朝聖的原因了。可惜,搬家了。
北門路算是台南最熱鬧的街道,最常去的光南還在。我很愛每到不同城巿都逛光南,始終台南這間最大,動線最清楚。走到路盡頭的圓環,轉彎,直行,就是孔廟和赤崁樓。路名我沒記,只記第幾個路口轉彎。沒變,真好。

直直走,法院對面多了一棟純白建築物,美術2館。門票200元……幸好導遊證免票,進去上個廁所,看個展覽。裡面的平面部做成立體的樣子,很特別。逛了二十分鐘,沒看夠,想找個人去拍照,可是團友們就到了,便出去滙合。
重臨林百貨
主持人指定一家日本料理,台南日本料理個人覺得全台灣性價比最高。四個人炒飯加握壽司加刺身加天婦羅,每人才170。現在便當平均都120。
其後,去林百貨。林百貨徹底是遊客區。東西很漂亮,單價高,有一套書籤極漂亮,也很想要。但,除了陳列也沒甚麼用,就算了。

記得當年林百貨開幕第一年,還逛過一次。當時拿的是Canon 70D,第一年買單反。那一年是人生低谷,每次都以為低無可低,沒想到低處未算低,真無語。
林百貨說白了就是把台灣伴手禮套上日系風格的皮,都是自己做東西,包裝和擺設,使得充滿日本風格和氛圍。日本是否真的都這樣,我不曉得。昭和風格的裝禎,配搭新光三越的價位,感覺就很日系。
巷弄裡的衛屋茶事
在林百貨逛了一下,團友建議去另一家喫茶店。我還想說,台南有日式喫茶店?沒有吧!台南有哪裡我不知道的?沒想到還真的有,在公園路旁邊一條小巷子裡。門口不在馬路方向,非常隱密。
沿路窺見幾家寫着外文的店面,興許是印尼文或泰文。台南也多了這麼多外國人喔。


網路翻到一篇2018年店東訪談,內文寫衛屋茶事開業8年。倒數回來,當年應該還在南部生活,卻對此事一無所知。台南大抵是全台灣最多隱世小店的城巿,窄巷陌弄裡一兩家舊屋、喫茶店,從來不作宣傳,仍不愁訪客。
這次是跟着網友行程去了趟台南巿區,本來不願意去。去完一趟,覺得挺好,有真心休息到。換轉我排行程,應該是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荒郊野嶺,第二天累趴不能動彈。
衛屋茶事隱身在google map也未必找得到的地方,好幾路在路口遲疑,前方疑是無路,探進去,竟有生機。公園路這一塊算熟悉,整整11年沒去,多了好幾位東南亞食肆。台南也改不少。那當然,沒有任何一個地方不變,也不應該為了滿足我們部份人的回憶,保留舊時的樣子一成不變。
儘管是老屋再利用,因無從考究,我也不覺舊日就長這樣。日式老宅的寧靜雅緻,原好地保留下來。每當走進日式老屋,都似來到另一個場域,外間煩悶喧囂,隔絕和室拉門之外。
我們點了輕食、和菓子。奶蓋奶茶類是現今流行的富士山杯。紙托也是山的樣式。很好奇是哪裡買的。想入手一組。想想算了,我也不太會泡咖啡。

台灣的日式古屋極具一體感,反觀衛屋茶事各處空間感覺像拼合而來。怎麼說呢,好像不同房子,不同主人,想像不到原本是起居間,或者灶咖。庭院主打冤家路窄,可能我看習慣下面的那種,就覺得還好。
衛生間雅緻輕逸,適合拍仇殺電影,男女主角被黑幫追殺,逃入窄巷的日本老屋,躲在衛生間逃避殺家追殺。男主角混身是血,壁咚女主,掩住口鼻。黑幫在外大肆破壞,踢翻茶室桌子,滾燙培茶燙得cosplay和服出租女友哇哇大叫,金主男友趁機關心照顧妄想坐正。紅豆湯灑落,塌塌米貪妄吸乾。
牛高馬大的黑幫穿過走廊時刻意左撞右撞,顯示自己跟館長一樣大隻如黑,滿身刺青。估算男女主角窮途末路,也不急着抓人。此時,警察來了,拍拍腰間配槍,跟他講︰
「先生先生,這裡歷史建築呢。罰兩千萬喔。」
全劇終。
PTSD沒有發作
記得畢業後,大約三、四年左右吧。瑪莉學姐回台南旅遊,結語是︰「學校已不是她熟識的地方了。」她畢業後的兩年學校大興土木,錢多得沒處花就去買朱銘雕塑回來放。外觀轉變很大。我是畢業後第四年回去過一趟,自覺沒有過很久,好像只出門旅遊幾天又回來。老師卻淡然說︰「四年呀,一個學位了呢。」
我才驚覺時間過了這麼久。
台南確實變了很多,問我自己何尚又不是變化很大?每個地方、每個人無時無刻在變動。總不能因為自己渴望回憶那段舊日時光,要求城巿停留在自己的印象中而不作更新改變。
回過頭來我們熟悉的地方真的變很多了嗎?或者說,我們住了四年自以為無所不知的處所,自己是否真正認識。想當日也只不過是學校和工作場所兩邊走,其他地方知道的不多。我們大約能勾勒出讀書時生活動線,跟着走了一圈,嗯,那份慢活的氛圍,依舊是台南沒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突破點對點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喜歡原地遊的內容,請接續以下方關注更多動向:【 Facebook|Instagram|Patreon|Gunroad|Pinkoi|500PX】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