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連貓咪也可以做到!認知行為治療》
IPFS
閱讀筆記
《連貓咪也可以做到!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所謂的認知行為治療,最初是為了治療憂鬱症而開發出來的,後來也被證實對焦慮症等其他的精神疾病也有治療效果,是目前全球最被廣泛使用的精神療法(或稱心理療法)。
近年來,它也被運用在減輕由慢性疼痛、 耳鳴、暈眩等身體慢性不適所引起的心理壓力,甚至即使沒有身心症狀的人,也能透過這種方法過上更符合自我、更自在的生活,因此如今在社區與企業等場域中也廣泛被採用。
認知行為治療之所以能像這樣如此普及,是因為它將幫助我們提升心理韌性、維護心理健康的生活智慧,整理成容易實踐的方法。
因此,它也被稱作「奠基於常識的心理療法」。
為人生而感到煩惱的,從來就不只有你一個人。
我們每個人都會在人際關係、工作、學習等方面遇到各種煩惱。
當我們一直陷在煩惱裡思考,便會漸漸無法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整個人被煩惱所困,無法過上理想的生活。
不知不覺間,煩惱就會篡奪位置,成了人生的主角。
在這種時候,能幫助我們讓人生主導權重新回到自己手中的,正是認知行為治療的思維模式。
【四大情緒與認知,行動的關係】
※喜悅獲得——擴展
當認知到「得到了珍貴的東西」時,便會感到開心,行動上會變得更加積極活躍。
※憂鬱喪失—退縮
當認知到「失去了珍貴的東西」時,便會感到悲傷,行動上會變得意志消沉,無法行動。
※不安危險—迴避
當認知到「有危險」時,便會感到不安,行動上會採取迴避危險的措施。
※憤怒侵犯攻撃
當認知到「太過分了」時,便會感到憤怒,行動上會採取攻擊性的態度以保護自己。
【為心靈注入元氣的三個C】
為了將壓力活用於自身,其關鍵要點歸納為以下三項,並取其英文字母的字首,稱之為「為心靈注入元氣的三個C」。
C1 認知(Cognition)
以靈活的思維模式,為解決問題而發揮巧思的能力。
C2 掌控感(Control)
一種感覺到自己正保有主體性,掌控外在環境與內在心境的狀態。
C3 連結與溝通(Connection & Communication)
能與他人相互理解、彼此扶持的人際關係。
【快思慢思】
當我們心裡感到痛苦時,往往是腦海中的「快思」過度偏向了負面。我們會本能地預先設想不好的可能性以保護自己,但有時候,這種保護的傾向會反應過度。
在這種時候,切換到「慢思」模式,便能帶來幫助。
認知行為治療的創始人亞倫·T·貝克博士,曾使用「抽離」(Distancing)一詞,來鼓勵我們試著與自己拉開一點距離,重新檢視當下的想法。
這就是所謂的進入「正念」(Mindful)狀態。
而促使我們關注這份覺察的契機,正是情緒的變化。
【整理心情的四個步驟】
1.「察覺」:察覺到自己情緒與身體的變化
情緒或身體上的變化,就像一具警報器。
能察覺到警訊,並且做出適當的反應,便是有效應對壓力的第一步。
2.「喘口氣」:深呼吸一口氣,讓自己重新歸位
當你感受到壓力時,請試著深呼吸,讓自己喘口氣。
同時也可以活動一下身體。
只要能透過這種方式讓自己重新「歸位」,便能更加從容地應對壓力。
3.「整理思緒」:從主觀的定見中掙脫出來問題的對策。
關注在強大壓力下,腦海中正浮現著什麼樣的想法,並試著將自己從「深信不疑」的世界,拉回到「現實世界」。
重新檢視自己的想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現實,將能幫助你發現解決問題的對策。
4.「朝期望的現實邁進」:想辦法靠近自己渴望成就的現實
將有價值感或能帶來樂趣的事物,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以提升能量。
與此同時,在他人的協助下著手處理問題,並具體地思考該如何靠近自己所期望的現實。
只要你這麼做,便能持續地向前邁進。
【傳達自身的情緒或想法】
當你想要傳達自身的情緒或想法,具體的步驟如下所示。
1.首先暫不考慮對方,試著思考一種優先表達自身主張的「強硬說法」。
2.接著壓抑自己的感受,轉而以對方的立場為優先,試著思考一種「軟弱說法」。
3.在此基礎上,將與2相互結合,試著找出一個介於兩者之間、較為平衡的「適度說法」。
當你試著同時去思考「強硬說法」與「軟弱說法」時,一種恰到好處的「適度說法」,便會自然而然地於腦海浮現。
一般來說,我們在日常對話時並不會特別去意識到這個步驟,便能找到「適度」的表達方式。
但是在那個當下,我們的腦海中其實正在沒有意識到「這樣說,似乎太過強勢了」、「那樣說,好像又無法充分傳達」等念頭的情況下,重複這個「自我肯定表達」的過程。
只要稍微意識到這個過程,就能將自己的表達能力變得越來越好。
~大野裕 (精神科醫師)/精神科醫師。
曾任慶應義塾大學保健管理中心教授,並於2011年6月出任國立研究開發法人國立精神・神經醫療研究中心認知行為治療中心中心長,現為顧問。
現職包括一般社團法人認知行為療法研修開發中心理事長、壓力管理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長崎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認知治療學會的創始院士暨公認督導,亦擔任貝克認知行為治療國際顧問委員會成員。曾任日本認知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學會理事長、日本壓力學會理事長、日本正向心理學醫學會理事長等要職。自2001年起,於《日本經濟新聞》長期連載〈心靈的健康學〉專欄,亦於《讀賣新聞》的〈人生引導〉專欄擔任執筆。
~《連貓咪也可以做到!認知行為治療 讓「總覺得好難受喵⋯⋯」變成「總覺得好開心喵?!」轉變想法的書》
~《マンガ ネコでもできる! 認知行動療法 ニャンだかツラい…がニャンだかタノシい?! に変わる本》
【金石堂書店購買《連貓咪也可以做到!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治療 #認知行為 #醫療保健
#閱讀 #閱讀筆記 #讀書 #讀書筆記
#書摘 #精選書摘 #書摘分享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日文教學/閱讀筆記/電影筆記/臺灣、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ohitori
【偶希都理~痞客邦】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https://matters.town/@scart1020
【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