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如果只問How,則忽略Why,這樣的順序使我們忘記自己
身為J人的我,在前2天已規劃好一天的行程。一早出發到健身房運動,接著剪頭髮,再去捐血;下午逛南門市場後,再到兩廳院參與作家講座-《從記憶出發的書寫課:寫作如何整理、回望與療癒人生| 郭強生》。然而,這天,發生了小小的亂流:血紅素不足的原因而無法捐血。
小小亂流並未影響既定好的行程,但微微地影響了我的情緒。剪完髮帶著輕鬆高昂的精神,準備面對外頭的烈日。踏出的步伐,既堅定且愉悅,接近中午外頭的高溫與紫外線只是小兵,能夠輕易地打敗。然而,冷氣房中的血紅素檢測結果,是敵方臨時請求來的救兵,從我身上取出的那一滴血,遲遲不願在檢測溶液中沉下去。或許是今天的一場敗仗,也希望是唯一的一場敗仗。一天行程中的第三個點宣告失敗後,心理可惜的感受並未增加身體的疲憊感,反而有個聲音一直在腦海中告訴我:「今天還沒結束,再去找點好玩的...。」
第一次到了南門市場2樓,一家畢比登推薦的刀削麵店《合歡刀削麵》吸引我的注意。排隊時早就忘記上一點的失落,只想著「牛肉補血」,並期待滿血復活迎接下午的行程。
微微地回血後,第一次來到兩廳院的圖書館。隱密、沉靜、有點不一樣,是我的第一印象。位置在停車場旁,館內空間不大;館內的讀者沒有太多的走動,只是安靜地打著電腦或閱讀;館內除了書籍、影片觀賞相關館藏外,有一半的區域擺放了許多台黑膠唱片的播放器,也存放了許多演奏類、或不同音樂的黑膠片。
作家講座-《從記憶出發的書寫課:寫作如何整理、回望與療癒人生| 郭強生》是今天重點。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種形式的講座,我以為會有刻意、文青和做作的氛圍,但我感受到的是講師講述的內容,扎實地觸動觀眾內在最深處的自己;所以大家願意很真實地揭露內在自我,把不安、體會以及感受毫不保留地分享出來,或者說釋放出來。
「寫作這件事,是否真的表達出你想寫的事情,你是否避重就輕,是否逃避…只有自己知道。」聽完這段話,我的心與我的大腦有種被扭緊的感覺。我知道我發表於外在社群的文章,是我刪除了最赤裸、邪惡的一面,加點微快樂、微委屈的內容包裝過後的。內在最真實的自我,比起同理他人,較多的面向是自私的。比起汲汲營營充實自我,有很大一部分的也是擺爛的。不喜歡他人常未經思考就說出許多貶抑、揶揄的話語,但我只是沒有說出口而已,心理冒出的第一想法是一樣的。
好多好多,我刻意隱藏的自己,或許是因為我先問了How,想讓自己變的是「理想中」的樣子,而不是真實的樣子。不過,有點幸運的是,在我獨自搬到台北工作後,多了許多自己的時間,我開始思考空閒的時間要做什麼?嘗試了許多新的事情,參與新的活動,開始認真對待空閒時間的使用方式。我也偶而在通勤路上,腦中閃過許多Why的問題。我為什麼要來台北?我為什麼想要換工作領域?我為什麼想要開始學習用文字記錄事情?我為什麼想要增進桌球的技能?以及許許多多問題。
因為思維模式的漸漸轉變,我開始有許多腦洞大開的時刻。例如:為什麼這些名店的鳳梨酥這麼有名?於是,開啟追尋「我喜歡的鳳梨酥」之旅;最後,我可以很準確具體指出我的喜好。我知道我喜歡土鳳梨微酸的內餡,不喜歡甜膩的冬瓜內餡;對外皮酥脆與否並不在意。還有許多時刻,一開始不知道why,但我會找出原因,並刻在心上,慢慢雕出一個真實的我。
講座的最後,講師提到王爾德曾寫道:「大多數人都是其他人。他們的想法是別人的意見,他們的生活是模仿,他們的熱情是引述」-《自深深處》。願自己能夠持續走在找尋自我的路上,更真實地面對自己,勇於表達自我需求、發覺尚未發現的我自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