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蠢为上文化3:孟子承包制仁政——书呆子的税收迷梦

弗语是
·
(修改过)
·
IPFS
[摘要]孟子鼓吹“租税九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承包制设计”。表面上只收一成,看似轻税仁政,实际上却是让农夫拼命干也活不下去的制度陷阱。书呆子用算盘造幻术,结果百姓流血,社会变坏,国家陷入欺诈循环。承包制的逻辑就是“唯利是图”:只要上交利润,过程如何无人过问。它不是仁政,而是最邪恶的蝥政。

一、孟子的蓝图:一夫百亩,租税九一

《孟子·滕文公上》里,孟子提出“井田制”的复兴方案:八个农民共一井田,每个农民得百亩私田,同时耕十二亩半公田,公田的产出归国家。表面上,国家只收公田——即九取其一,税率11.11%。

孟子自鸣得意:农民只交一成——民有所养、国有所收,民富国强,国民称颂国君仁政。

然而现实是:

  • 先秦农业:没有机械,全靠人力,一壮年一年有效耕种不过七至十亩;

  • 百亩设定:农民根本不可能完成;

  • 公田十二亩半:任务就已超过农夫极限。

结果就是:农夫拼尽全力,连公田都种不完,自家百亩只能荒芜。名义上交“一成”,实际上却要掏尽所有,甚至还要欠租、服徭役。

这不是仁政,而是血税。

二、仁政变吸髓:书呆子怎样用算盘杀人

孟子的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书呆子算盘:

百亩土地 × 平均收成 × 税率11.11% = 合理税收。

现实他不管:

  • 农夫能不能耕种百亩?——不管。

  • 年景丰歉、灾荒损耗?——不管。

  • 徭役、兵役、孝养老小?——不管。

他只管数字好看、账面轻税。

注意,孟子并没有讲:先种私田,再种公田——或许是为了防止农民偷懒,但或许就是为了欺诈!

于是,“轻税仁政”就成了抽骨吸髓。表面九取其一,实际却是“全取其一”,甚至加倍。

三、制度陷阱:从让利与民到谋利掮客

孟子的“租税九一”,表面上看是“让利与民”的承包制,但真正的民根本就无法实施。

孟子的政策必然会出现中间谋利的掮客——地主、大商户!

有钱的人才敢承包土地——打着农民的旗号承包几百、几千亩,再雇佣佃户种地。

国家让出的利益全部被掮客截留,现实中的农民比苛政更艰难!

奴隶主虽然不将奴隶当人,但奴隶毕竟是自家的财产,所以,对奴隶不会极度地榨干,杀鸡取卵。

而地主与佃户是契约关系,所以,地主不会在意佃户的死活——榨死了,再换一批而已。

所以,华夏独尊儒术后的专制社会,比奴隶社会更野蛮、邪恶!

黄世仁就是地主的代表;杨白劳就是佃户的代表。毛泽东同志称以儒治国的专制社会为“万恶的旧社会”可谓一语中的!

四、批判:书呆子治国比贪官强盗更可怕

一个贪官或强盗,只能祸害民几十年;一个制度书呆子,却可以祸害民几千年不止。

  • 他让你感恩戴德,说这是“仁政”;

  • 他让你相信失败是因为“你不努力”;

  • 他让压榨合法化、永续化。

孟子的承包制,就是这种模式:披着“仁”的皮,干着“剥骨”的事。最可怕的是,他自己不觉得坏,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是为你好。”

五、结语:仁政即压榨术

孟子不是贪官,不是强盗,他是满口仁义的书呆子。但正因如此,他才最危险。他制造的压榨术,比贪官更隐蔽,比强盗更邪恶。

所谓“租税九一”,根本不是善政,而是书呆子在书本上制定的陷阱。它让民众拼命干也活不下去,还要自责不够努力。

👉 承包制,不是仁政,而是人类最邪恶的制度;它的种子是“欺诈”;它的经络是“唯利是图”;它的枝是“隐恶”;它的叶是“扬善”;它的果实是“万恶社会”。

孟子的仁政,乃是人类最邪恶的蝥政!

——2025年8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弗语是以逻辑为刃,真实为骨,抽丝剥茧,溯源求真, 直探传统文化被掩藏的真相。 人们总怕真相,真相却不怕人们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