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坛经辩伪系列9.0·大历史收官——儒家将道佛皆收成小弟
摘要】佛法原本是勇者的大丈夫之道,要求直面生死、以智慧观照五蕴。然而儒家通过两步策略完成了对道佛的驯化:先借佛教之力打乱道家,再借《坛经》虚无化佛法,使其沦为空洞口号与懦夫哲学。结果,道佛皆成儒家手下小弟。“儒释道”以虚伪忠孝礼义统治天下。自此,华夏思想主轴正式堕落为假大空吹,造成儒害千年、余毒不绝。《坛经》的流传,正是儒…
163、坛经辩伪系列2.2骗局二:夜半传衣——从佛法传灯到帮派秘授
摘要】若弘忍真心要传法于慧能,完全可以当众宣布,使其正统合法,并得到最大保护。然而《坛经》却偏写成夜半密授、抱钵逃命的荒唐故事,把佛门庄严演成阴谋小说。此举不仅贬低慧能为逃命者,更把弘忍写成鬼鬼祟祟、不敢当众的缩头之徒,最终连佛法本身也被污辱为江湖暗箱。夜半传衣并非佛门智慧,而是神会编造的戏剧效果。逻辑牺牲、佛法…
160、坛经辩伪总论0.0:《坛经》——魔胜佛,邪胜正的最成功赝品
摘要】《坛经》并非佛陀正法的传承,而是神会一派伪造的宗派广告。它通过编造“舂米八月”“夜半传衣”“抱钵逃命”等荒唐故事,制造“草根逆袭”的神话;又以“偈子抄袭”“风幡心动”“无念挡箭牌”等伎俩,把空洞口号包装成“顿悟机锋”。正因为它简短上口、富有传奇色彩,才在黑白颠倒的文化土壤中压倒正统佛经,成为中国思想史上最成功的赝品案例。慧能的“顿悟…
158、酱缸文化番外篇7.1:荒唐的育人术——从孔子到梁启超
【摘要】中国的传统国学从诞生之初就浸透着荒唐与愚蠢。本文不是批判古人,而是为了唤醒今人——提升国人的智商,让孩子们不再被上一代的愚昧教育毁掉。
156、酱缸文化6.0:教育的提早发酵——兔子不许睡的文明
摘要】在自然规律中,人的大脑要到青年时期才能完全成熟;而在酱缸文明中,孩子的脑子被视为“原料”,必须提前入缸。睡眠与玩耍,本是心智发育的营养,却被宣判为“浪费时间”;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被迫背书、赶考、打鸡血——兔子不许睡,乌龟被表彰。于是,整个民族的聪明才智被提前腌坏:有分数,无思想;会应试,不会生活;酱缸教育的最大成就,是批量制…
149、从善如流?从恶如流!——孔孟教化的真相
【摘要】匡章阻止父亲杀母,被孟子斥为“贼恩之大者”;因父杀妻逐子,孟子又教导匡章“休妻逐子”以守孝。于是,“尊者作恶为德,卑者抗恶为罪”,成了儒家礼法的最高逻辑。孔孟以“孝”“礼”包装暴力,把继承恶行当作美德,把阻止罪恶当作叛逆,遂使“从善如流”化为“从恶如流”。两千年后,“有奶才是娘”“顺上欺下”的民族习性,正是此道德教化的延续。
148、有奶才是娘:孔府齐家礼的真相
【摘要】自古以来,女人所生之子,理应归其为母。孔子却开创“夺人子为礼”的规矩:尊贵之妇若无子,可夺卑贱妇之子为己子;卑贱者若敢反抗,则以“为难养”定其罪。子思承祖父之制,将“庶子不得认生母为母,必须认父之嫡妻为母”制定为礼。独尊儒术后,正妻夺妾子为己出的强盗行为,遂成为华夏伦理的传统美德——“有奶才是娘”,并化为民族深层的道德智慧。
145、孔子欺诈学1.0·语言篇——《论语》的十大“说谎”境界
摘要】孔子以尊尊亲亲为天命道德,为使社会尊卑亲疏和谐有序,孔子创建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符合尊卑亲疏社会的诚信体系。即,对尊者与长辈必须诚信契约,但对卑者与陌生人则必须说慌欺诈。《论语》向世人展示了十大说谎境界,均属传统文化之智慧精华。本文剖析《论语》高低不同的说谎境界,以提高传统国学修养不高的人的说谎素质。最后…
144、孔子欺诈学·导读——从“驻马店顺口溜”说起
十亿人民九亿骗,河南人是教练,总部设在驻马店。” 这段网络顺口溜,一直被人当作笑谈,有人骂它地域黑,有人拿它自嘲,更多人哈哈一笑便过。 然而,若我们把“骗”放在历史文化的纵深里去看,就会发现: 中国人的骗术,不是现代才有,也不是某个地域独创,而是自孔子时代便被奉为“礼”的一部分。 孔子设教,建立了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诚信双轨制”: 对…
142、商鞅文化6.0:后记,学术的懦夫——华夏黑白颠倒的病根
摘要】“弱民、贫民、辱民、刑民、赏民”五术,本是最清晰的公正逻辑:孔子助强欺弱,商鞅抑强扶弱;黑白泾渭,一目了然。然而两千年来,华夏学者却选择了集体颠倒:公正的商鞅被骂作酷吏,虚伪的孔子被尊为圣贤。根源在儒家垄断话语,在学者自身的懦弱,在懦夫文化的积淀。真正的病根不是“不懂”,而是“不敢”。学术不再求真,而是求生。于是,黑白成常识,懦弱成…
141、商鞅文化5.2:韩国——孔子国策的现代悲剧
【摘要】同样是东亚小国,新加坡走的是“商鞅国策”,制度公开透明,社会清廉高效;韩国却抱住孔子不放,把儒家“尊卑有别、隐恶扬善”奉为国策。结果,表面道德严苛,实则贪腐成风;社会表里不一,庙堂与市井皆戴面具。韩国的现代困境,正是“孔子国策”的必然产物。
140、商鞅文化5.1:新加坡——现代版的商鞅国策
【摘要】新加坡的崛起,不靠孔孟那套“礼治阴谋”,而是走了一条极像商鞅的道路:公开透明的制度、零容忍的反腐、全民皆兵的责任制、功劳至上的奖惩体系。它不是靠“仁义”维持,而是靠“阳谋”治理;不是靠“说德”,而是靠“设法”。若说秦国是商鞅法治的古典试验,新加坡则是法治文明在现代的活生生样本。
139、商鞅文化4.3:阳谋与阴谋——商鞅与孔子的根本差别
【摘要】商鞅与孔子最大的分野,在于法与礼的内涵——法以阳谋为根本;礼以阴谋为智慧。商鞅的法是阳谋:公开、公平、公正,人人皆知,人人遵守;孔子的礼是阴谋:尊卑有别、亲疏有差,以遮掩与欺诈为根本。一个代表光明的制度文明,一个代表黑暗的权术文化。若不分清二者,历史与现实就会在阴谋中不断循环,丧失阳谋的坦荡与公正。
138、商鞅文化4.2:谁之民?——儒家之民与法家之民
【摘要】孔子将世人分为君子、仁人、百姓、庶民、小人、野人等,“民”是尊卑秩序下最卑贱的庙奴;商鞅以法治国,将世人不分贵贱,通通称为“民”——是法律与国家的主体。两“民”根本不是一个概念。独尊儒术后,学者们故意黑白颠倒,将孔子的“民”同化商鞅的“民”,于是,“驭民五术”则成为专门针对“贱民”的暴政。辨清“儒家之民”与“法家之民”,才能看懂两千年来的制度真相。
137、商鞅文化4.1:为商鞅正名 —— 谁在妖魔化真正的公正
【摘要】商鞅常被污名为“酷吏”,《史记》称其“刻薄寡恩”,儒生骂其“刑繁苛急”,后人更将“暴秦”与之等号。其实,商鞅之法针对的并非小民,而是特权豪强,秦民因而大悦,唯有宗庙与贵族失势,才痛恨入骨。商鞅之死,不因残酷,而因公正。真正的坏,并不在商鞅,而在后世黑白颠倒,把虚伪当圣,把公正污名为酷。
135、商鞅文化2.2:商鞅驭官术二:治邪官之术
【摘要】贪官伤国库,邪官伤民心。贪官偷财,邪官则能制造冤案、勒卡民众、官官相护,其危害更深。商鞅的高明之处,不是喊口号,而是用“无宿治”堵死所有作伪空间:当天事,当天结,重大案件次日必上报。时间被卡死,邪官的伎俩全都来不及。相反,孔孟却推崇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制造庸政懒政,反而让黑恶势力坐大。阳谋与阴谋之别,就在这里。
134、商鞅文化2.1:商鞅驭官术(一):治贪官之术
【摘要】商鞅的智慧在于制度,他用最简明的律法把贪路一一封死,让贪官“想贪无处下手,能贪无处运送,敢贪无人敢替”。军中有军采铁律,堵住内鬼与回扣;行政有交接清算,让县官互相牵制。制度替代杀戮,才是最文明的治理理念,也是秦国强盛的根本。
133、商鞅文化2.0:商鞅驭官二术导读
【摘要】驭官二术,包括治贪官、治邪官。商鞅不靠酷刑,而以制度堵死贪腐:交接清算、责任分明,使贪官无路可走;以“无宿治”锁死拖延徇私,当天结案,次日必报,使邪官无计可施。由此形成勤政清明、眼中不容沙子的吏治风气。相对而言,孔孟奉行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养出庸政懒政,反让奸宄坐大。制度与人情之别,正是文明与野蛮之分。
132、商鞅文化1.5、赏民篇——孔子赏贵族,商鞅赏功民
【摘要】孔子赏血统、赏门第,贵族无功也得禄;商鞅实行军功爵制,不分贵贱,唯功是赏。普通人也可凭战功立爵,纨绔子弟若无功便无禄。此“赏民”之术,是以公正取代血统特权,以功劳代替空头仁义,激励社会向上流动。赏功励民,则国强;赏贵压贱,则国弱。商鞅把赏赐还给了真正为君国付出的人。
131、商鞅文化1.4:刑民篇——孔子助恶贵,刑贱民;商鞅刑恶民,助善民
【摘要】孔子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庇护恶人,压制善民,使法沦为尊卑工具。商鞅则实行“什伍连坐”、贵贱同法,恶人无处藏身,善民反得护佑。刑,不是酷,是公正;刑之明,才能除恶于萌芽,帮派不成气候,国政得以清明。商鞅“刑民”之术不是压迫,而是让善良者有安身立命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