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商鞅文化2.2:商鞅驭官术二:治邪官之术
一、邪官比贪官更毒
贪官偷的是钱,邪官害的是心。
贪官掏空国库,君国还能勉强补上;
邪官徇私枉法,民众一旦失望,信任就再也补不回。
历史上绝大多数冤案,并不是因为案情复杂,而是因为有人故意拖延、编造、推诿。邪官的毒,在于制造无尽黑暗。
民众最恨的邪官大体有三种:
懒官:推责任不作为——君子远庖厨;
坏官:为了利益造假,制造冤案——文质彬彬;
蟊官:勒拿卡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要以维护尊亲的义为己任,小人就是利之来源)。
孔孟之道就是培养这三种官的温床。
二、无宿治:用时间锁死作伪
商鞅只设一条铁律:“无宿治”。
当天的事,当天必须具结封存;
重大案件,次日必须上报。
这条律法一出,邪官的手段瞬间被掐断:
想推责任,那是在玩火;
想勾结、栽赃、造假?时间不够,替罪羊来不及找,没有时间文质彬彬;
想勒索?拖不下去。
在这样的制度下,冤案不再靠编造,案件不再靠拖延,官员不得不勤政负责,所有的心怀叵测一律行不通——眼里揉不得一粒沙子。
三、孔孟的承包制与官官相护
与商鞅“无宿治”的阳谋相比,孔孟推崇的却是承包制。
下级官员只要把“份额(彻)”交上去,就算完成任务;
至于下级官员采用什么手段治理,民众的死活、案件的真伪,全都可以“以包代管”。
民众若受欺压,想上访告状,情况会更荒唐:
上级官员只需一句“打回去,让下级官员自己查清问题”,事情就不了了之;
若有人胆敢越级上访,不但得不到公道,反而可能被定罪,成为“犯礼之人”。
这正是儒家逻辑的本质:护恶、藏恶、官官相护。
结果是:
上有庸官、懒官混日子;
下有恶霸、豪强横行无阻;
民众成了被反复推诿、反复打压的牺牲品。
毛泽东同志称解放前为“万恶的旧社会”,就是对孔孟之道治国最精准的描述。
四、阳谋与阴谋的分野
商鞅:用“无宿治”公开透明,逼官员勤政清明。
孔孟:用“承包制+官官相护+隐恶扬善+文质彬彬”,纵容庸政懒政伪政,养肥黑恶势力。
这就是阳谋与阴谋的差别:一个让奸宄无处藏身,一个让奸宄横行霸道。
五、结语
治邪官的关键,不在“杀”,而在“防”。
商鞅用一条“无宿治”,把邪官的伎俩彻底掐灭,培养出一批勤政负责的官员,让政令清明。
孔孟却靠承包制和遮掩术,把恶养肥,把政养懒,把民心逼入黑暗。
结果两条道路,一个走向清明,一个走向混乱。
奸宄得势,必是阴谋之国;政令清明,唯靠阳谋之治。
孔孟护恶,乃阴谋之国;商鞅防恶,成文明之治。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