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商鞅文化4.3:阳谋与阴谋——商鞅与孔子的根本差别
IPFS
一、阳谋:商鞅之法
商鞅的变法,是彻底的阳谋。
倍其赋:明文规定,男丁超过十五岁未分户,则加倍征税。目的就是削宗族、强国家。
什伍连坐:公开立法,十家伍什互相监督,恶行必被揭发,无法藏身。
军功爵制:人人可凭战功受爵,贵贱同途,赏罚公开。
这些措施,没有暗箱,没有遮掩,全是摆在阳光下的制度。人们可以讨厌它的严格,却无法否认它的公正。法在此时,就是公开的阳谋。
二、阴谋:孔子之礼
与之相对,孔子的礼,全是阴谋:
“臣不可言君亲之恶,为讳者礼也。”
礼的根本,不是追求真相,而是睁眼说瞎话。只要是君亲的恶,就必须讳饰。真话成了失礼,假话成了美德。
“要盟也,神不听。”
儒家把祭祀盟誓当作信仰,其实全是以欺诈为本。神哪里会听?不过是拿来愚弄世人、骗取银粮的幌子。
“囊与汝为苟生,今与汝为苟义。”
同流合污可以叫“苟生”,换个说辞就能包装成“苟义”。这就是当婊子立牌坊的智慧。
“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亲属犯法本应依法,而孔子却称彼此包庇才是“直”。这就是把作伪徇私包装为道德,把违法美化成仁义。
所谓“仁、义、礼、智”,在这里都沦为阴谋的包装:维护尊卑亲疏秩序的工具。
三、分野与结语
于是,分野就极其清晰:
商鞅:阳谋,光明正大;
孔子:阴谋,遮掩欺诈。
阳谋,能让国家与编户直接相连,公正透明;
阴谋,却让民众沉沦在仁义的假象里,尊卑固化,黑白颠倒。
所谓文明与野蛮的差别,在于法与礼的内涵——阳谋与阴谋。
商鞅代表光明的制度文明,孔子代表黑暗的权术文化。
依孔子的道德立世,做官必贪腐,做人必欺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