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酱缸文化番外篇7.1:荒唐的育人术——从孔子到梁启超
引言(一)
2023年10月19日,国内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先生发了一篇令人非常震惊的文章,截图如下:
饭局上听来的海淀学生数据,让一桌人沉默
来源:鱼鹰有宝宝
作者:鱼鹰
人大中文妈妈、清华博士爸爸,非典型海淀家庭的教育碰撞。
整个海淀区,本应在校上学的孩子中,有两千多人因为心理问题而处于休学状态。
某国内重点大学做学生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有的学院,五个学生里就有一个需要家长陪读或者劝退、休学,都是因为焦虑、抑郁。
这不是小问题——孩子都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还不反思教育体制吗?
引言(二)
寓言,是绝多传统学者的最爱。
智者通过编造寓言故事譬喻大道理,启迪世人的智商,乃远古人类学者的通智。
然而,寓言毕竟是假的,不存在真理与智慧。如果说古人信奉寓言还可以勉强列入思考者行列,到了科学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还信奉寓言揭示的道理,便只能归入“何不食肉糜”的蠢货行列了。
寓言浅显易懂,只有肤浅、荒唐、愚蠢之辈才会喜爱。
正文
我在公众号上发布“中式教育全世界最垃圾”观点,便被封号了。
但看到被中式教育弄得身心俱疲的孩子们,我还是忍不住要发声,试图通过揭示国人教书育人领域的愚昧、荒唐与愚蠢理念,促进国人教育思想的进步。
一、中国传统育人理念
努力必能成功,便是中式教育垃圾与愚蠢的根源。
1、技校大师欧阳修
辩证法说: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范畴,超出其适用范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欧阳修在《卖油翁》寓言中阐述了“熟能生巧”的理念,因特别契合于农耕阶段国人的认知,被国人推崇为至高无上的智慧。
然而,“熟能生巧”的道理仅限于手工操作技能工种的范畴之内才正确,超出技工的范畴,就会转化为愚蠢的认知。
比如,开车就是技能工种,开车的工龄与里程越长,技能就会越熟练,“熟能生巧”就是正确的。
同样,如做饭、做菜及各种小作坊,开挖掘机等等,这些均属“技工”职业,“熟能生巧”就是通智。
然而,如果我们要学习科学,搞发明、创造,深层次地探究客观规律,“熟能生巧”就会成为最愚蠢的认知!
只有抄作业才能“熟能生巧”,而探究未知领域无法“熟能生巧”。
爱因斯坦说:“宇宙中最大的浪费,是一个失去质疑能力的大脑!”
“质疑”才是深入思考的根本,才是科学进步的源泉。
而中国的传统国学恰恰禁止质疑。
西方学术鼓励质疑,后人踏在前人的肩膀上,一直在超越,一直在进步。
中国人不许质疑,导致国人只信奉古人,也是国学无法进步的根源。
因中国的传统国学发源、繁盛于农耕时期,且几千年来基本没有进步,导致中国传统国学者不懂辩证法。中国的传统国学者喜欢“一着鲜,吃遍天”、“以一知百、以百知万”的逻辑认知。中国的师长在传授科学时最喜欢以“熟能生巧”思维训导学生,即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方式教书育人。
“死记硬背”、“题海战术”均以经验累积方式获取知识,全是标准答案,不需要思考,且禁止思考,恰恰是扼杀孩子质疑能力最强的杀手锏。被“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训导出来的孩子,所有科学的天赋必被焚烧一空!
以“熟能生巧”方式训导出来的孩子,对已知领域会轻车熟路,对未知领域必会无所适从——搞创新百无一用,抄作业举世无敌!
“熟能生巧”乃是“技工学校”范畴的大师。当“熟能生巧”入主高中、大学的校门后,中国的高等学府必会沦为“挂羊头卖狗肉”式的技校大哥的档次。
写到这里,耳边似乎响起早已久违的广告语:技工学校哪家强?清华北大和蓝翔!
中式教育,一直在坑害国人的智商,浪费国人的大脑。
科学源于西方文明基因,华夏没有文明与科学基因。如果我们誓守传统文化,便只能同愚昧与愚蠢为舞。
2、“龟免赛跑”的王八蛋逻辑
不知道是哪个乌龟王八蛋编造出来个“龟兔赛跑”的寓言用以害人。
编造“龟兔赛跑”寓言的人是缺德王八蛋,宣扬“龟兔赛跑”寓言的人是奸商、邪师王八蛋;相信“龟兔赛跑”寓言的父母是蠢货中的极品。
“龟兔赛跑”寓言的最大受害者就是我们的孩子。
在一些奸商的鼓动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中国近代最愚蠢的父母与师长伤害孩子的信条。早早便开始接受教育,不让孩子睡觉,自小就要日以继夜地抄作业,便成为中国许多家长与师长培养庸才的智慧。
睡眠不足是中国孩子最普遍的梦魇——既损伤孩子的身体,更损伤孩子的大脑,是令孩子普遍焦虑、抑郁的根源。
在这些缺德王八蛋的奸商与邪师的宣扬下,中国很多的孩子甚至会被累死在起跑线上。
儿童最大权利就是嬉戏、无忧与快乐,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少年才是其义务;少年依其兴趣、智慧成长为身心健康的青年,才是其权利与义务。但在“龟兔赛跑”的王八蛋理念下,儿童与少年最基本的权利与义务直接便被上几代人扼杀!
不让孩子睡觉乃最愚蠢的父母、最愚蠢与邪恶的师长及最奸诈的商人的专利。
龟兔赛跑’是‘熟能生巧’的升级版——没有智慧,只有恶毒。
“龟兔赛跑”寓言,首先意淫兔子必睡觉,再意淫不睡觉的乌龟战胜兔子,属精神病患者的狂想曲。
听一个自媒体介绍以色列的教育,我认为才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制。
3、梁启超的意淫
梁启超有一段超意淫的文字,一直被国学者们称颂。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梁启超的这段话讲得慷慨激昂,却属世上最垃圾、无耻、无脑的文字。
我们从三个角度对这段话进行分析:
①从现实的角度讲,李嘉诚绝对不会说:“我孙子富裕了,我们家就富裕了。”
少年智则国智——愚者思维!
少年富则国富——贫者思维!
少年强则国强——弱者思维!
传统国学者的思维惯性是:越缺什么,嘴上必须要吹什么!
②从逻辑的角度讲,梁启超的文字乃是将逻辑“断章取义”得出的结论。
不去寻找爷爷、父亲愚穷弱的根源与解决方法,却直接意淫孙子智富强——没有前辈的基础,孙子怎么能智富强!
梁启超斩断了前提前的逻辑,意淫出一个空中楼阁的伟大前提,推理出一个假大空的伟大结果,成为国人骄傲的本钱——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反智、垃圾与荒唐的思想吗。
③从责任角度讲,属推卸责任。中国不智富强的责任不在父辈,也不在己辈,而是在儿孙辈。
梁启超的这段文字除了吹牛及令少年人要为成年人遮风挡雨的懦夫式英雄气概外,没有任何的智慧。
在梁启超“意淫楼阁”的引导下,国人将强国责任总是提前压给下一代,让孩子成为与他国博弈的先驱!不让下一代睡觉,身心俱疲,成长为身心皆不正常的小病夫便成为每一代国人的责任!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与愚蠢,通过欺负孩子展示智慧与能力,乃国学者维系伟大形象的策略。只有最无能与愚蠢的人群,才会将梁启超的语言当成智慧。
梁启超的文字能受到宣扬,乃国人智商的悲哀。
4、《中庸》的意淫定律
《中庸》有一段孔子令世人“明、强”的语句。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这句话体现的便是努力必能成功的“真理”。
努力真得能成功么?其实未必。
在低智商的层面,努力确实会有效果,但到了科学层面,努力是没有用的,智商(质疑)才能决定一切——如果世人跨入不了高智商的层面,再努力也没有用。
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这才是真正智者的言谈!
马牛在人类的鞭挞下,会百倍的努力,最终累死了也不能智富强。
如果不让孩子质疑、找灵感,孩子再努力充其量也只能达到技工大师的高度。
中国古代有“头悬梁,锥刺骨”的传说故事——向睡眠抢时间——只有傻批失智的人群才会将这种行为视为智慧!
睡眠,乃是人类正常生存、生长的本能与本性。向睡眠要时间,乃是“伤己一千,自得二百五”的行为。
努力就能成功,在技师领域确实会有明显效果,在智慧或科学领域便完全是扯蛋。
孔子的这一譬喻还能进化成阶梯式意淫吹牛的理念。
甲:人一能之,吾百之,吾必强;
乙:汝百能之,吾万之,吾必强;
丙:汝万能之,吾百万之,吾必强;
丁:汝百万能之,吾亿之,吾必强;
… …。
这种阶梯式的意淫吹牛,有意思吗。
爱迪生的语句属智者的励志语言,而孔子的理念则是先授他人以懒,授他人以无能,然后在吹牛姿态下碾压他人的逻辑。
以打压他人方式彰显自己的才干,最易令世人急功近利、才智浅薄,喜欢追求“大跃进”或“弯道超车”等刺激,有一点点的成就便会手舞足蹈,得意忘形。
龟兔赛跑应该便是基于《中庸》这一理念意淫出来的道理;而梁启超的意淫应该也是这段文字的升级版。
5、孔子的育人之道
华夏传统国学者喜欢以高高在上的态度与道貌岸然的姿态,凌驾于世人之上,掩饰其内心的无能。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这是孔子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向子路“布道”的语句。
推崇孔子的这段话的人乃愚蠢人中的极品。
孔子的这句话,似乎很有智慧且有“道”的韵味。然而,如果我们深入地细究这句话,就会细思极恐。
孔子这句话中,有三个判断词,即:“知之”、“不知”与“知也”。
请问,“知之”与“不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确定“知之”与“不知”。
孔子并没有讲出“知之”与“不知”的标准,含糊其辞,就是要给世人以神秘的“道”的感觉——但现实中如何把握!
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故世人只能以身份作为标准。
对师生关系,学生必“不知”,老师必“知之”——学生对老师只有唯唯诺诺,才能“知也”。
对普通人与专家,普通人即“不知”,专家即“知之”——普通人对专家必须唯唯诺诺,才能“知也”。
在这种思想的教化下,孩子敢质疑么!普通人敢质疑么!
孔子的这一思想,乃是将强权引入学术界的创举——恰恰是最伤害世人质疑智商的理念。
在这种愚蠢思想的引领下,文凭至上、身份至上便成为国人的学术真理。
只要有文凭,就算是傻批也是世人的知识楷模。
只要有身份,就算是二百五也能上台授课。
中国为什么尽能出弱智扯蛋的专家,就是这一文化驯导的结果。
在中国,专家学者并不是通过实践来培养,而是用书本来培养。故有些中国的专家甚至连最基本的世间常识都不懂,却敢于慷慨激昂地指导人生。
如,有专家恐怕连鸡蛋是从母鸡屁股里出来的都不知道,却指导世人:养殖场鸡蛋与农家散养鸡蛋营养成份是一样的!
还有个美女教授告诉世人:“将钱花光,便是为国争光”。这个教授可能不知道,普通百姓没有工资,没有学生送礼,也没有校长包养,那么为国争光后该怎么活!
正是孔子的这一理念,中国才会驯导出一群傻批二百五的专家学者。孔子的理念中没有“道”,只有强权与愚蠢!
自独尊儒术以来,华夏国学者便一直将“不知”当“知之”,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强奸真理与智慧!
从此,学问不再是探索真理,而是背诵权威。
二、中国传统学者的愚蠢与胜利定律
1、中国传统育人理念的愚蠢定律
不知各位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本文所举的五个例子,除欧阳修的技校大师理念外,其它四个理念全是“比较逻辑”式思维。
所谓“比较逻辑”,即先意淫出一个错误的前提,然后再意淫出一个“正确”的方法全方位地碾压错误,便完成了伟大的壮举。
“龟兔赛跑”,先意淫兔子必睡觉,不睡觉的乌龟便碾压了兔子。
梁启超先意淫欧洲少年愚穷弱,我华夏少年便可以碾压称雄世界。
《中庸》先意淫他人懒、蠢,我方通过百倍努力便碾压他人。
孔子先意淫出一个“不知”方,且“不知方”只有承认自己无知才是“知也”,以此来强奸真理。
这种意淫文化,在现实中没有任何的智慧,只有向他人耍流氓或吹牛时才最有力量。
2、中国传统国学的胜利定律
鲁迅首次揭示的“精神胜利法”思想,乃中国传统国学深入骨髓的胜利定律——“比较逻辑”便是精神胜利法的基础。
阿Q被打时,意淫“儿子打老子”,阿Q便胜利了。
阿Q欺负尼姑时,意淫“吕布戏貂蝉”,阿Q又胜利了。
通过意淫贬低对手垃圾,再以意淫战胜对手,便是华夏古今传统学者的得意之作,也是华夏有别于夷狄文化的精粹。
中国改革开放后,因起点低经济得以高速发展。当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后,大量的吓尿体、搬石头砸脚体的“精神胜利”文字便充斥网络,彰显了国学者的浮躁、愚蠢与肤浅。
中国传统国学者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愚昧当成智慧,将荒唐当成伟大,将愚蠢当成聪明——故在华夏地域,活宝遍地、笑话百出,也成为社会的必然。
三、结论
学生累了,却告诉学生:你没有资格累——应该是中国教育体系的所有官员及大部分教师的想法吧!
我仍然坚持我的观点:中式教育全世界最垃圾——我骂的不是孩子,而是那些让孩子变蠢的制度与信仰!
因中国的教育总赶不上欧美,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给孩子重压加量学习,便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界官员与学者的通识。
中国有句古语很有道理,即“站着说话不腰疼”!
应该将中国教育界的官员与学者赶到高速公路上,让牠们与汽车赛跑——跑输了便将其打的皮开肉绽,牠们或许才会长人性!
以粗暴重压的教育方式毁掉中国的下一代,这才是中国社会未来最大的危机。
我写这些,并非为了痛快,而是希望人能清醒。
只有当我们不再崇拜愚蠢的传统,不再让孩子在谎言中求生,
教育才可能真正成为人的成长,而非文明的坟场。
初稿2023年10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