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光前進
你真的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嗎?
第一次聽來難受,防衛的心把自己武裝起來,照映著我的不安,還有驕傲。再過來的幾次,這句話只是一種提醒,只是一面鏡子,把意識裡那些未曾命名的東西照了出來。它聽起來簡單,卻總是落在一個模糊的縫隙裡:既不是完全的確定,也不是徹底的無知。因為很多事情,我們其實並沒有不知道,只是沒有那麼明白。當感覺到怪異、察覺到不對勁的時候,那已經是一種知道了。
只是這種知道不會立刻成形,它像一個半透明的影子,浮在身邊,沒有被完全捕捉,卻一直存在。外面的人一句話、一個提問,就像把那影子暫時勾勒出輪廓,讓我們意識到:原來答案其實早已潛伏在心裡,只是還沒有找到落腳的語言。
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節日嗎?
聽起來輕巧,這樣的問題,有時候只是無心的引子,透露著分享的慾望,或是期待著對方也同樣重視的回應,都是把心裡某個模糊的層次拉了出來。我好像知道,因為生活經驗裡確實有過與這天相關的片段,那些場景並不是全然陌生。但同時我又覺得自己不知道,因為它與今天本身的意義並沒有直接的連結。記憶像是一條斷裂的線,牽扯著過去,卻不完全對應現在。
那樣的「知道」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答案,而更像是一張交錯的網。當別人問起,我腦海裡浮現的不只是那個節日的名字,而是一連串被牽連起來的東西:過去某一次的聚會、某種氣氛、某個與工作相關的節奏。這些片段雖然彼此獨立,卻又在那個瞬間重疊,變成一種既清晰又曖昧的感覺。
尤其是中元普渡,那是一種可以被嗅到、被聽見的節日:香灰的味道,鞭炮的聲響,祭品在街巷間一字排開,整個城市都在某種共振裡。那樣的時刻,根本不需要特別去聚焦哪一天,因為氛圍本身就是答案。你知道它正在發生,卻未必能確切說出哪一天得要真的擺出貢品雞鴨豬羊滿漢全席。
所以,我不是不知道。只是我所知道的比問題本身更寬廣,甚至過於散亂,無法輕易壓縮成一個答案。
在工作裡,那種模糊的「知道」其實經常出現。當我面對一件事情,並不是每一次都能立刻找到確切的語言或公式去處理,可是心裡卻有一種近似於節日氛圍的感覺:你知道它正在發生,你知道必須回應,但那個「知道」往往比眼前的問題要來得更龐雜。
就像中元普渡的煙火味道,你無法把它壓縮成單一的日期,它更像是一個場域,一整片籠罩的氣息。工作裡的覺察也是這樣:我感覺到某個問題的存在,卻無法用一個明快的答案把它收束。它牽扯著過去的經驗、當下的狀態,甚至還有未說出口的預感。
這樣的「知道」往往超出問題本身,它不單純是一種理解,而是把我拉進一個更大的脈絡裡。就像有人問起節日,我腦中浮現的不只是日曆上的標記,而是與那個時刻糾纏在一起的聲音、味道、記憶與情境。同樣地,當我在處理工作時,心裡感覺到的,也往往不是單一的答案,而是一張散開的網,把我和更廣大的世界綁在一起。
這樣的「知道」並不是完全由我自己掌控。很多時候,它更像是無意識的一種滲透。當我以為自己在清楚地分析、在作出判斷,其實背後推動我的,往往是一些早已埋藏的記憶、情緒、甚至是未經處理的殘餘。
我們常常以為自己在主動地活著,但更真實的狀態,或許是被拖拽。意識只是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而更龐大的重量,潛伏在水下,默默地決定了方向。這也是為什麼,許多「知道」看起來模模糊糊,因為它並不是單純的推理結果,而是意識與無意識交雜的回聲。
這種狀態很像走在霧裡。你看得見一些形狀,隱約能辨認出方向,卻始終帶著一種不確定。模糊與清晰在同一條路上並存,而我們就這樣懵懵地往前走。這並不是無知,而是一種不通透的存在,一種真實卻難以被言說的質地。
光本身就是一種矛盾。科學告訴我們,它既是波,也是粒子。這樣的二象性並不是錯誤的說法,而是光的本質在不同情境下展現出不同的面貌。它在被觀察時改變了樣子,也在沒有被注視的時候維持另一種狀態。
這與我們所謂的「知道」極其相似。當我們嘗試去確認一件事情時,它好像立刻凝固成一個答案;但在我們放下追問的時候,它又重新散開,變得模糊而不確定。就像光既能以波的方式傳遞,又能以粒子的形態顯現,我們的覺察也總是處在一種雙重的狀態:既清楚,又曖昧;既確定,又漂浮。
更奇特的是,我們本身就像那個觀測者。當我凝視某件事物的時候,它的樣貌會因我的凝視而改變。真相並不是靜止等待我們去發現的,而是會因為我們的參與而被改寫。於是,「知道」這件事本身,也並不是純粹的獲取,而是一種共振。
所以,當有人再次問我:你真的知道你自己在做什麼嗎?
我無法用一個單純的答案來回應。因為那個「知道」不是靜止的,它總是在變動,在模糊與清晰之間拉扯。就像光的二象性,永遠無法被一種單一的語言完整地捕捉。
我們以為自己能完全掌控,但其實更多時候,只是隨著無意識的脈動往前,被記憶牽扯,被情境推動。我們在生活裡,不斷重複這種模模糊糊的前行:既看得見,又看不清;既覺察到,又未能完全明白。
然而,正是這樣的不通透,構成了某種真實。因為真相從來不是一個靜態的事實,而是一種接近,一個方向。我們並不只是走向某個確定的答案,而是在持續往光的方向移動。即便依然懵懵,依然未必透徹,這條路本身就是我們所能擁有的最確定的東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