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奈谈(十)

半山清溪
·
(修改过)
·
IPFS
佛奈谈第十期,2025年7月12日。今天聊聊师心自用和资源稀缺性造成的心智噪音。

我写这个系列已经几个月了,这是第十期。到目前为止,读者不多,几个平台加在一起浏览量也没多少。我写这个系列的主要目的本来就只是为了记录生活记录历史,所以也没有细思这背后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我家二娃对我说的几句话,让我意识到可能的问题症结。有一天,二娃对我发脾气,说:“Daddy, when I try to share my stories with you, why do you always turn them into life lectures? ”。确实,我的确有这种习惯,有点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现在流行一个词,而且很贬义负面,叫“爹味”,我就有很重的“爹味”。我这种“爹味”不仅对孩子们,还有对妻,对我父母,常以一种“我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的方式和他们相处。妻和孩子们经常让我闭嘴,我只能通过写文章来释放表达欲,这种文字方式肯定也是蛮让人讨厌的。我上一期还在讲庄子所说的“师心自用”,而自己却恰恰是用“师心”在写文章。回头看看自己的文字:“被世人误读最多。。”,为什么我这么自信自己没有误读经典呢?庄子说“吹万不同”,我的思想也是吹出来的万中之一而已。

同时这又产生一个问题,如果我的思想也是吹万之一,有必要写出来吗?其实不只我的思想,老子、庄子、孔子这些圣贤的思想也是吹万之一,并不是吹万不能说不能写,重点是以什么态度去写。如果是以“没有我不知道的”心态,那不是懂王了吗!因为我什么都懂,大家就都要听我的,这就是师心。我们中国圣人的格局就是体现在去除师心,“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辩”,用现代话说,就是正常表达,不黑不吹不争不辩。没有言语的争辩,一切是非对错都交给事实去验证。我们如果回顾科学发展史,那些科学大辩论最终还是以实验结果作为评判标准。我在此作个声明,我的文章只是我分享我的视角观察的世界,存在认知盲区和逻辑漏洞,仅作为各位读者朋友的参考。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仍然是个强权世界,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强权世界的表现就是哪个国家实力强哪个国家就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关注度,资源就更多的流向强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这是无可辩驳的,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它身上。这两个星期的焦点也都关注在美国发生的政治事件,有可能能成为全世界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美国国会通过BBB法案之后建立了美国党,意图改变美国两党轮庄的政治格局。

我在写上述文字时完全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在写完之后修改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在不自知的情况下陷入了“管窥效应”。所谓管窥效应是一种心理状态,取义自“管中窥豹只见一斑”,意思是视野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影响了对全局的判断。这是我最近刚看完的一本书《稀缺》给我的启发。《稀缺》这本书是哈佛大学终身教授塞得希尔·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尔强强联合之作。这本书的重要观点是,资源包括金钱、时间、性爱、甚至减肥时的食物都可能是稀缺性的来源,而这些资源稀缺对人心理会造成巨大影响。这些影响没有征兆,自己也不易察觉,但对人在思维上会分散注意力、降低流体智力、减弱人的意志控制力,甚至超过人需要专注时外界的噪声干扰如频繁驶过的火车,或是人缺乏睡眠造成疲劳时专注力和控制力的下降。这种稀缺性引起的噪音被称为内部噪音。当资源稀缺时,人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当下稀缺的资源上形成我们之前说的“管窥效应”,而把其他事情排除在视野之外。分析我自己的心理,因为我在交易美股,尤其是特斯拉股票,特斯拉的好消息对我形成一种稀缺资源,只有与之关联的消息才会进入我的视野中,让我特别关注,同时我的潜意识让我以为别人和我一样关注美国政治、特斯拉和马斯克。这清楚的解释了我的管窥之见时如何形成的。

《稀缺》书中的很多心理学实验给我很多启发,也从科学角度验证了庄子的“吹万不同”。对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的稀缺资源,也都因为专注在自己的稀缺资源中而无法跳出管窥效应,形成自己的管窥之见。有人缺钱,有人缺时间,有人缺健康,有人缺爱,各人有各人的稀缺,就形成了各人的吹万不同。这些资源稀缺就是每个人修行的道场,克服稀缺性对人心智的俘获是人生的一大课题。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也暗合这个稀缺性的原理。最近中国非常轰动的“红姐”事件,发生在我的家乡南京。我关注这个事不是因为它发生在南京,主要是因为震惊,刚开始完全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长相挺好的男生会被一个那种丑陋的男扮女装俘获,但读完《稀缺》我明白了,甚至有些同情这些男生。对他们来说,性资源是稀缺资源,造成这种稀缺有多种原因,可能因为贫穷、性格内向或是同性恋性向,所以当有免费资源时,他们的思考带宽收窄、流通智力降低、意志控制力降低,做出愚蠢的决定。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挺聪明的,但总是在重要决定时作错误决策,现在明白这是稀缺性造成的。个体的智商本来普遍大致在相似的范围内,不会相差太大,但稀缺性会俘获并收窄个体的思考带宽,导致个体经常在做决定时因为带宽受限智力降低而犯错误,甚至一步错步步错。我为他们痛惜的同时也在思考,这看似是每个个体自己的决策问题,但其实也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个体资源稀缺性。这会不会是越是穷国政治越不稳定的原因?会不会是伊斯兰极端主义总是在穷国传播的原因?会不会是纳粹主义在那么理性的德国盛行的原因?我不知道,只是大胆的猜想。

今天先聊到这,下期再见。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半山清溪人生这趟旅程一场修行,如登山,都希望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然唯有常怀半山心态者,方能鞭策自己继续前行,领会“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有幸与一位千年前先贤有些渊源,似乎也能感应到他的思想,故而用我家乡的两个地名为号,效法古人。此号同时提醒我,登山之余不要忘记沿途那潺潺的清溪。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半山清溪佛奈谈
10 篇作品

佛奈谈(九)

佛奈谈(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