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讀後感
看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後,我竟然覺得很有共鳴。我從中學起就已經聽過這本書名,而我在網上查評論發現許多人都對他彈多於讚(不知道我是否查錯了),亦都看到書中不外乎:酒、女人、性、自殺,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被人批評。
從我的角度去看,我覺得那些批評他的人都未完全理解他,因為他們很喜歡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審判人,儘管他的行為可恥,但當了解到他的動機就會明白到其實他是迫不得已。
對於一個生在長兄為大的家庭中,尤其是排行最後的小孩子都往往不受重視,因為他們覺得兄長是繼承家業的重要人物,所以長輩們會把所有的心血去培養優秀的長子。
至於太宰治,天生高敏人加不被重視導致他成長的經歷只有討好過活。
高敏感的人最大缺點就是容易受傷,所謂的受傷並不是被人攻擊就受傷,而是透過不斷地討好令自己的身心備受折磨。
我就是這樣的存在了。
從小我一直都對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很敏感,他們的無心之舉(也都可能是有心)儘管如此,我都去嘗試模仿別人。那人好很受歡迎、那人好親切有禮、那人很懂得社交、那人很合群⋯⋯
都讓我如此壓抑。
我是誰,為誰而活?
有時候我在想,可能我並不是真正的高敏人士,只是症狀相似。不管怎樣,別人都會把自己對我的期望加在我身上,他們只會活在自己的世界,所謂別人說、別人認為、別人覺得,都通通是自己想、說、覺得。
我並非非常厲害,學歷不高只有大專,成績平平卻喜歡看書,身上亦都有數之不盡的缺點,而且每點都很難頂。有時候負面情緒上來我就覺得自己不配在世上,像我這樣的人能配有人愛嗎?
關於愛,我只會覺得它是虛空,所謂的愛只不過是為自己的一已私欲用作去束縛別人,因為他們總愛說:我愛你,所以你要順應我。
無論男女,都會因為愛而去為人綁上枷鎖,如果掙脫就是你的錯。
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對太宰治有共鳴的原因,「愛」太沉重了,令人覺得自己都未必負荷得到,看似簡單的三隻字,實質要用上全身的力氣。
太宰治確實是個人渣,所有道德底線全部都犯了。但在故事結尾,那酒館的老闆娘卻告訴葉藏是一位好孩子,不令他做了什麼事情也好。
我覺得並不是客套話都不是亂說,如果重新仔細思索,所謂的「好」是基於他的善解人意、洞察人性、共情力強,儘管他自己本人否認,但事實上他就是有這個特質,而且是從骨子裏散發出來,可能是因為自身還未察覺得到。
與之相反的我自己並未有他這樣的特質。
生而為人,為何痛苦?
我忽然想到,如果我把這個讀後感放在中學時期做的閱讀心得,那麼我可能得到的評價只會會有:感受得到,但未夠深刻。
其實我很討厭這個評論,為什麼做個閱讀心得都要按照某些標準去判斷呢?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沒有單方面定義去告訴你要感受什麼,就正如書中裏面的人,沒有單方去定義好壞。
因此,你不會知道我的感受有多麼的深刻,我理解得到這麼多就是這麼多,至於深不深刻就是個人的觀點。可能有些人並沒有想到像我一樣那麼多,那麼他們是膚淺的人嗎?未必是。
所以即使有人覺得太宰治是個人渣,我都會覺得一個人除非打自娘胎出生來就是惡,否則任何人都是複雜混合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