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與文字

我們一般人,能精通一兩種言語文字已經很不錯,其他的,略懂一二,能說上十句八句,已自覺高人一等了。但以這種認知,如何斷定一種語言文字比另一種更優勝呢?或者是決定一種語言文字不及另一種呢?
經常聽到,中文如何偉大,特別是那些詩詞歌賦,一首五言絕句,四句共二十個字,便道岀所有情境思念,將其翻譯成其他語言文字,恐怕要弄成幾倍的字數,而且意境不盡相同。這個其實不難理解,詩詞是獨特的體裁,東西方各有不同,況且,有多少人真的精通兩種文字,可以手到拿來,點石成金?正如英語說的「Lost in Translation」,一經翻譯,必然有一些落差,攪不好甚至是誤差!
可是,世界之大,歷史之悠久,要接觸別的文化,翻譯,便在所難免。曾聽說過,要真的領略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最好是讀俄文原版本,但有多少人能做到?即使努力學習俄文,能聽能閱讀,但要真正領略感受一本如此經典巨著,是否能真的得心應手,又須要多少時間呢?因此,只要不是看過電影版或電視劇版便當是閱讀過文字版,不管是英文文字版還是中文文字版,已算可以將人生必讀的小說,又劃掉一本了。
早前看網台訪問許冠文,他提到他們那輩人,年青時都是聽英文歌,接受英美文化,覺得廣東話很老套。這大概是事實,即使今日,很多家長仍然嚮往英文學校。突然,他強調年紀大以後,才覺得廣東話的優點,靈活,多變。他更舉例,我睇住你,我啤住你,我昅住你,這幾種說法就已是不同層次。自己覺得有點片面,可能自己在英語環境下生活過長時間,我馬上想到英語便有See,Look和Watch這幾個常用而簡單的字,算是相近的意思,有時可以互通,有時有特別用意,不能亂用,Watch TV不能說成Look TV,如果還加上Preposition (介詞),更變化萬千,再加上這些字由動詞(Verb)變成名詞(Noun),更加令人目眩。
而這是三個最簡單最常用的單字,還有一些比較少用,對母語不是英語的人來說不太常用的,例如Gaze,Stare,Peek,Glance,Glimpse,Squint,Browse,以至Eyeball等等, 絕對算得上詞彙豐富。所以甚麽「睇住你,啤住你,昅住你」等,全部有相對的翻譯,還加上偷看你,凝望你,崛住你,眯起眼望住你,霎眼望到你之類之類,中文有,英文亦都有,只是我們很少機會用到吧。
舉個例子,大家應該聽過這句:I saw a saw saw a saw,是玩同音字和一字兩解,但釋成中文,便很難將當中蹺妙翻譯出來。講開又講,要將一句「上水居民居水上」翻譯成外國文字,又何況不是束手無策?
可能自己沒有在國語(或普通話)環境下長時間生活過,因此不知道他們是否也有這樣多不同的說法,但我傾向相信,他們應該有。同理,我不會西班牙,葡萄牙甚至意大利文,但我會合理地期望,他們都各有不同的多樣性說法。因此,覺得自己的母語是高人一等,因為你最熟悉,也最能表達你的意思,根本是正常不過,但當你為自己母語自豪之際,其實沒有必要貶低其他的語言。世界如此大,文化何其多,何必常常用比較的心態?我們需要的,是包容,和擁抱多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