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舒服的瞬間,其實是我在醒來》
那幾年我在當志工時,認識了一位課輔老師,她介紹我進入了一個身心靈系統。當時的我抱著好奇、相信的心情,但內心更多的渴求是:「我想找答案」。也在她實質的協助下,我很快參加了第一階段的課程。
花了幾天的參與,課程中的「真理」、「療癒」、「能量」,讓我覺得十分珍貴。那幾天課程中也穿插了一些引導式活動,我似懂非懂地跟隨大家的腳步,內心卻莫名地感到滿足。
那次最讓我難忘的是,看到那麼多人齊聚一堂,無論年齡、背景、職業或宗教信仰,多數人共同的願望都是找尋一種叫做「真理」的東西。我從中感受到一種無法言喻的能量連結,好像真的碰觸到靈魂深處。
然而,就在這股感動的背後,某些模糊的、難以言明的感受也悄悄浮現。隱隱約約,我開始察覺到一些讓我不太舒服的氛圍。
例如,第一天我發現社會成就較好的人被安排和老師同桌,老師對他們特別友善,眼神和語氣中流露出差別。同樣的感覺也出現在團體互動中,一些同伴間的比較和疏離感逐漸顯現。資深同伴談話舉止間流露自大,讓我十分受挫,逐漸對這團體產生無法完全認同的感覺。
那不是我以為的靈性該有的樣子。我原本懷抱歡喜與單純地靠近,卻感受到現實人性的滲透。或許一開始我不該抱太大期望,因為期望越大,失望越深。
我喜歡聽真理,想聽更多深層的東西,因為我想找答案。但因為人性的落差,我無法真正信服這個系統,也無法忽視心裡的不適感,當時更沒有能力理解這一切。
第一階段課程結束後,我參與了幾次平日活動,最後默默離開那個團體,進入另一個以靈性課程為主的系統。
就在那時,家中出現重大的變故,命運彷彿又轉了一個彎,把我推入更深的功課。當我還在混亂不安中,偶然看到這個系統開了一門課,叫做「家族能量與業力的轉化」。雖然理智上不明白它是什麼,我內心卻清楚:「我該去上。」那是一種無法用邏輯解釋的直覺,彷彿這條路在召喚我。
我原以為這是終點,但後來又上了幾堂課。當時我還沒準備好放下,繼續尋找答案,也開始翻閱靈性書籍。
然而,在這段深入的過程中,我感受到的不再只是療癒與覺察,反而更頻繁地撞見了自己內在的混亂。
雖然課程談愛、談轉化、引導著各種儀式性活動,我的確曾短暫打開內在視野。但同時,也逐漸察覺這些學習與我內在真正渴望的東西之間,存在著某種距離。
後來回想,那次像是老天刻意安插的課題。課程談家庭療癒和關係覺察固然有價值,但真正讓我面對自己、照見家庭的,是那些讓我感到不舒服的人性片段。它的表面是人性——那些團體中我感受到的失望和不適。
但它真正的作用,是讓我開始往內看。
是「自省」讓我開始真正鬆動過去的慣性,轉化卡住的情緒與視角。對人性的困惑也牽動我對家族的感受。那像一面鏡子,不只映照著那些老師與團體的樣子,更照見我和家人之間難以說出口的情緒與結。
那時,我開始看見那些話語中的不對勁,也看見了更多團體之中的人性矛盾。我沒有立刻否定它們,也沒有急著轉身離開。而是像進入一面鏡子——我大哭了很多次,也獨處了很多個夜晚。我內心開始浮現更多自問,也更常與家中變故交織起來的痛苦對話。
記得,那時我曾私下和第一個參與的身心靈系統裡,某位可信任的資深同伴,向他傾訴我對老師的疑惑與不適。他靜靜聽完,溫和地回應:「其實,也有一些人曾反映過這樣的問題。但我們追求的是『法』與真理,而老師畢竟不是聖人。若他有覺知,老天會讓他經歷自己的課題。」
那句話像一盞燈,也點醒了我。他還說,他也曾在這條路上很孤單,甚至也曾時常躲起來哭過。並分享一首陪他走過低谷的歌,然後提醒我:「記得,依法,不依人。」
我曾因看到別人對有錢或成功的人特別熱絡而感到難受,對一些看不起別人的人也特別反感。當時我以為,是他們的行為讓我痛苦。
直到某天,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一本叫做《當和尚遇到鑽石》的書。裡面有一句話,深深撞擊了我:
「外在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中性的。感受不是來自事件本身,而是來自我們內心的投射。」
我愣住了。那一刻我才突然明白,讓我痛苦的,也許不是那些人本身,而是我對他們的感受與詮釋。
這句話像一顆清明的種子,在我混亂的心裡悄悄發芽。我開始回頭看,那些讓我困惑與掙扎的人性片段,或許正是老天安排的一面面鏡子,不只是照見那些人,也投射出我內在未曾面對的陰影。
正是這些不舒服的鏡子,讓我開始真正往內看。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某種情感上的鬆動——那是一種「自省」的開始。我慢慢看見自己過去的慣性,也開始轉化那些卡住的情緒與視角。對人性的困惑與撞擊,也牽動了我對家族的感受。
那份混亂與痛苦,像一層層剝開的繭,也讓我更深刻地與自己對話。於是,我不再急著找到正確的說法,而是靜靜地看著那些浮現的情緒、念頭、聲音。
後來,我漸漸淡出這些課程。不再急著追尋,也不再依附誰的說法,而是轉向沉澱、自省與學習不批判。這是一場漫長的修行路,直到現在,直到未來。
我偶爾閱讀靈性導師分享,也報名祈福活動,關注印度導師古儒吉,閱讀充滿爭議卻透徹人性的奧修作品;喜歡那些觸動心靈的人性語錄——看見、沉思、理解。
這些東西沒有要求我改變什麼,只是陪著我靜靜走過內在的風暴。學會從人性的迷惘中,看清自己的心。
回頭看,那段離開靈性圈的轉身,不只是情緒上的疲憊,更像一種靜靜的沉澱。我開始不那麼急著找答案,也不再執著於哪套說法才是對的。
很多年後,我再次接觸另一套命理系統(紫微),才慢慢意識到:我對那些人性細節的敏感,也許早在我年輕時接觸八字時,就已經埋下了線索。當時我還不懂什麼是「傷官」,也不知道它與紫微命盤裡的「廉貞」,竟然有那麼多微妙的共振。
其實,早在參加第二個靈性課程時,老師就曾提醒我:「妳的核心能量很弱,要練習與大地連結。」那時我聽進去了,也一直放在心上,但還不太懂該怎麼實際去做。
直到後來接觸紫微,在命盤中再次看到類似的暗示,我才意識到,這不只是抽象的建議,而是一個需要面對的身心課題。於是我開始行動,找了一位一對一的瑜伽老師,希望透過身體練習,一點一滴找回那份「穩定」。
在瑜伽墊上,我發現自己真的很不穩——核心力量鬆散、身體找不到重心,也不太知道該怎麼「用力」。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與土地連結」不是精神層面的概念,而是一種我從未學會過的能力。
我開始明白,核心的薄弱,其實也反映了我內在長年的不穩。成長過程中,缺乏支持與肯定,早已讓我習慣壓抑自己,失去立足的力量。那些練習時搖晃不穩的瞬間,就像我從小努力想站穩自己、卻沒有人扶持的樣子。
後來因工作與時間安排,沒能繼續練習。但那份體會留在我身體裡。即使還不算扎實,我已經開始明白——真正的落地,是一輩子的功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