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和平?未來是否仍舊持續走向深淵
看到朋友的發文,想說來寫點東西,所以試寫了一篇當作回覆。
首先,我認為必須釐清當前我們所能追求的「和平」是什麼。許多人嚮往的理想中「完全和平」,在當前的台海局勢下恐怕難以實現(除非發生外星人入侵之類的極端事件)。因此,我們追求的,應是在「不動干戈」前提下,以政治角力與經濟博弈為形式的「非武裝衝突」下的和平。衝突難免,但前提是不動武、不綏靖。
這也引出一個重要的區別:和平不等於綏靖。然而,當前輿論似乎有一種趨勢,將對和平的討論與「投降」掛鉤,這是我覺得非常難解的困境,也不知要怎麼更好的論述以及討論。我認為,一部分人需要建立一個關鍵認知:提倡和平不必然等於主張投降。
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我時常感到困惑:我們單方面釋出善意,提出和平主張,究竟有沒有用?
誠如原文中提到龍應台女士前幾日在聯合報投稿所言,台灣要有自己的主體性並主動開啟對話,但現實是,對岸的步調步步進逼,其鷹派言論似乎並不在意台灣的反應與姿態(除非臺灣方更妥協,而且還要從所謂的一國兩制變一國一制),一心只想圍捕收攏,同時觀察美國的反應(例如九三閱兵,但這又是另一個大話題了,先按表不提)。這彷彿是一種「自我實現、螺旋上升的預言」,大家都朝著戰爭的方向前進。
同時,我也感到無力。我們到底要如何進行「自我省思」,才不算是在「檢討受害者(台灣)」?這條界線非常模糊。當有人說「去跟中國說啊」,這份無力感更加深。
我的觀點是:雙方在保有溝通管道的同時,也必須各自準備武力。因為中國不可能放棄武力威脅,而台灣的防禦準備,則不應被視為挑釁。台灣的目標不是要「打贏中國」,我們只是「不想輸」只要不輸,就是贏,大部分人只是想要活著,想要安身立命的普通活在這個世界上,但感覺愈發困難。
提到軍事與防禦準備,套用對岸主張的一句話:「有劍不用」和「無劍可用」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那是不是不能說台灣的軍購是「挑釁」,而中國對台的軍演卻是「正義驅趕TD」,這是嚴重雙重標準(但話語權基本不在我們手上,悲催,他們認為射程之下即為真理)。
毛澤東不也曾說:「從鬥爭中求和平,則和平存;從妥協中求和平,則和平亡。」「要人家服,只能說服,不能壓服。 壓服的結果總是壓而不服。 以力服人是不行的。 對付敵人可以這樣,對付同志,對付朋友,絕對不能用這個方法。」(雖然他們會說針對的是TD不是“臺灣同胞”“那些講的是往左神人,一般的中國老百姓對臺灣很友善的”等等,好吧,要討論又是另一個大話題了,也先跳過,回來論述。)
放眼世界,古今中外許多彼此敵對的國家,難道因為整備軍隊就沒有任何對話了嗎?北宋金遼彼此互看不順眼有大有小還是得有交流朝貢和政治協商,即使是最近的冷戰時期,美蘇對峙到幾乎要爆發核戰,但他們之間依然設有熱線以供溝通。
難道台灣對中國的威脅和升溫程度,能比當年蘇聯對美國更大嗎(對我知道本質上算是中美議題,甚至說也可能算是代理人戰爭的前奏,要看中美兩方到底最終怎麼判斷)?
因此,雙方可以各自準備一定量武力、各自應對內部的軍隊和民族主義壓力,同時保持一定量的溝通,我認為是務實的路線(但雙方都覺得對方是不溝通的主因)(而且中國現在壯大了起來,拳頭和道理在他手上,如果要他不動用拳頭和道理,那似乎得想更多的方式拉扯和合縱)。
誠然,在此回到回覆龍女士文章的部分,雖然戰爭是一件苦痛、令人害怕,我們無法影響太多的大他者準備要摧滅我們的人心惶惶事件,但若社會大眾能更積極地關注戰爭議題,總歸是好事,越多人備戰才能止戰,越能維持平衡,才能在中美限縮的壓迫當中走鋼絲。
但現實是,每當台灣提到防禦與戰爭,又可能被指責為「升高情勢」。歸根究底,台灣問題本質上也是中美博弈的一環。如今美中已形成兩強碰撞的格局,雙方都需要維持對彼此的戰略威懾,才能像當年的美蘇一樣,雖視彼此為敵人,甚至還有古巴危機烽火伺機而動,最終還是沒爆發全面戰爭(我知道很多原因啦而且蘇聯垮了但是至少物理上的確沒有打起來。)。
這場螺旋式的軍備競賽儘管勞民傷財,但一方面來說,卻可能是維持恐怖平衡的必要之惡(畢竟這也是現況),因為一場正式戰爭對台灣、中國、日本、美國乃至全世界,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戰爭唯一得利的只有部分的高官和軍火商,但東亞乃至亞洲會慘絕人寰,餓殍遍地,肝腦塗地(物理)。
話又說回來,悲觀地說,雖然我將台海局勢與古巴飛彈危機類比,但我認為今日的處境在某些方面更加兇險:
1.缺乏清晰的「熱線」與信任機制:相較於冷戰後期的美蘇,現今的溝通管道更加脆弱。
2.資訊傳播的加速:現代科技與輿論傳播速度,大幅提高了因誤解而導致誤判的機率。
3.衝突的核心性質不同:台灣是地緣與國族認同衝突的核心,不像古巴是代理人問題。加上中國近年高漲的極端民族主義敘事,讓局勢的不確定性遠超當年。
當然,自蘇聯解體後,末日鐘的指針確實有短暫後退,但這三十餘年來,始終在歷史的懸崖邊晃蕩。這份恐怖平衡究竟能維持到什麼時候?我不知道,只希望平衡破裂的那天,永遠不要到來,撿瓶蓋或木棒和石頭互毆肯定不是什麼有利於大家的事。
人類已經有兩次大戰的教訓了,大家口口聲聲說喊著要和平,前人還簽了一堆核不擴散禁止生化禁止地雷禁止集束炸彈,還有更多各國同盟的協約,但和平卻離我們這代人越來越遠,不知何時才會到來。
寫到這裡,其實有時候真的是對臺海未來感到迷茫絕望,世界各地都在硝煙四起,感覺都在懷疑是不是三戰前兆。
我覺得前人們奮鬥了幾千年的歷史,有壓迫有反抗有自由有壓制有好有壞有愛有恨有無知有思考有讚歌有悲歌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面向,祖輩開創了這個世界給我們,我們現代人又想把什麼、又能把什麼留給下一代呢?
難道是一片狼籍的大地嗎?分崩離析的城市嗎?讓陰謀得逞者獰笑?家人朋友不再相見,孩子們悲鳴響徹雲霄嗎?
也許確保雙輸,才能讓大家雙贏?
一時不知道我要寫什麼、我能寫什麼來著,這裡好空曠,嘗試著將它填滿,用心中的種子,一步步耕耘,看著它花開花落,也不妨佇足觀看一會,你說是吧,陌生人?如果再也見不到你,那我祝你早安晚安夜安。 我只剩下今天了,昨天已經離開,明天尚未到來,在明天與昨天之間,讓今天成為人生當下的一抹絢爛。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