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靜簋》銘文辨偽
偽《靜簋》銘文辨偽
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靜簋》的銘文實為偽,今證其偽。其偽銘文如下:
『隹六月初吉,王在蒡京。丁卯,王令靜司射學宮,小子眾服、眾小臣、眾夷僕學射。雩八月初吉庚寅,王以吳來、呂剛,合豳師、邦君,射于大池。靜學無斁。王賜靜鞞剢。靜敢拜稽首,對揚天子丕顯休,用作文母外姞奠簋,子子孫孫其萬年用。』
這篇偽銘文有個賣點,偽造西周有“學宮”,讓人以為西周設立了什麼“學宮”,但其實通篇係今人以今人的學藝班的角度來設計這篇偽銘文,講周天子在皇城鎬京,命令手下名字是“靜”的在“學宮”裡教學子射箭,這些學生包括了“小子”(皇室子弟)、“小臣”(家臣)、“夷僕”(僕人),二個月期滿,在皇城大池裡結業成績驗收,天子相當滿意,於是天子賞賜了“靜”,而“靜”就造了這具《靜簋》來奠其母親。
不過,偽寫銘文者,忘記了把日期算好,結果出錯了。因為“六月初吉,王在蒡京。丁卯”到了八月,絕不會發生有銘文設定的“八月初吉庚寅”的出現。此有研究己發覺,如“從丁卯到庚寅需要二十三天,六月到八月,二十三天肯定不夠,多循環一次要六十天,就是間隔八十三天,農曆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這樣六月初吉到八月初吉,時間上還是對不起來。』(靜簋銘文釋讀)。
此其偽銘文寫作中疏乎所致,也是偽證之一。
其次,西周係嚴格的封建階級時期,能夠受教育的只有貴族,人民或奴僕是沒有受教權的,而射藝在貴族而言,就是工作要用的技能,因為西周平民奴隸都不必服役,當兵是貴族的專利,而且,各種武器不能授與平民及奴隸,而要緊控在貴族手中,此所以讓下民不得武裝,以利統治也是原因之一。所以像是學射箭,是貴族專利,怎麼會連宮中的“小臣”和“夷僕”也會參與學日後可以射殺天子或貴族的技巧?
三,即西周根本沒有叫“學宮”的,貴族的教育是貴族教貴族,天子諸侯有師保,甚至從詩經裡也可以知貴族女子是知書達禮的,也有師保。如果需集體招集起來學習如射藝的,也會指派貴族專人,都有學習時間照章行事了,怎會隨興叫“靜”來教授一番?那麼原先教貴族們的師保哪裡去了?開個學藝班找“靜”教一下這麼隨興嗎?因為西周“禮”與“學”不分,所以這個學習如有需要集合一些貴族的地方應該就是所謂的“辟雍”之類,在非使用時間進行貴族子弟教學,但辟雍主要是行祭禮之地或射禮及相關重要典禮之處。根本沒有無“禮”之下純“學”之地方,學是附帶在禮裡,故即使有學習處,也不會是“學宮”,如偽造者明乎此,則若改寫為“禮宮”,反而不易被揭發了,亦即“學宮”一辭為何不見於西周其他竹帛金石裡。
以是即知,《靜簋》銘文之所以偽之緣由。(劉有恒,2025.10.16)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