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拆成兩個故事/《化外之醫》

Sunline
·
·
IPFS
·
《化外之醫》讓人看到一點點角落的樣貌,而那個人口販賣的支線,或許可以發展另更精采的劇情,除了移工外,在台灣社會裡潛藏各式的黑暗,可能是被詐騙,可能是走投無路被逼著換取什麼,可能是過分的貪欲引發了殺機,誰才是那個弱肉強食的被犧牲者?

一直到金鐘獎公布入圍名單後,我才打開這部劇來看。這部以移工為背景的醫療劇,從移工的處境去挖出一般社會大眾看不到的內裡,坦白說在主題上是占了一點優勢;那些看不見的深處裡,肯定有許許多多可以寫成故事的題材可以發人省思!遲遲沒有打開看卻也是因為這個主題及不是很好拍的醫療議題。

有點可惜這個劇本,如果專注講移工的處境、范文寧這個跨海來台灣照顧移工母親的越南醫生怎麼在台灣生存的故事,或是專心把鄭琬平在醫院的醫療糾紛延伸到人口販賣,應該都是很好看且可以各自獨立的故事,但把兩條線放在一起,就顯得哪一邊都沒討到便宜,讓應該多花點時間舖陳的細節都缺了一些。

在體制內怎麼會讓一個外籍醫生那麼明目張膽在醫院裡毫不遮掩地執行醫療行為?體制外范文寧替無法去醫院的逃跑移工看診是有可能發生的,但進到體制內需要更多或更多細節來合理化這樣的舖陳。也當然,這個部分是為了延伸出後續的醫療糾紛,讓後續人口販賣的故事可以被延伸出來,但人口販賣的支線想說什麼又只說了一點點,故事回到范文寧和多數非法移工的處境,用非常急促的方式,像只是要把故事做個結尾就火速地把故事推往了終點。

這故事裡的兩個軸線如果各自拆開應該都是可以延伸出很多很好看的故事,加在一起則是覺得篇幅不夠,或僅僅是想「點到為止」而讓人覺得有點可惜。

連炳發飾演的范文寧讓人驚豔,雖然感覺劇情如果拆成兩個故事或許會更好看一點,但透過范文寧這個角色連結起來,讓「醫療」在體制內與體制外,或是在犯罪與犯罪邊緣遊走,都有大量的心境轉換需要被表現出來,究竟是救人重要還是守法重要?究竟是讓人想方設法的活要去重要,還是順應規則地生存與死去重要?

另一個角色是楊一展的人力仲介業者劉天誠,為了自己仲介的移工焦頭爛額,想盡辦法想要替逃跑移工解決所遇到的困境,比起范文寧,劉天誠更是劇中的靈魂,他連結起移工對內對外的關係,不論是范文寧的母親與自己的阿媽,或是范文寧私下替移工看診,劉天誠有時笑出虎牙,有時搪塞過去,有時急急忙忙地想方設法想替任何人離開困境⋯⋯

范文寧、劉天誠這兩個角色和這兩個演員撐起《化外之醫》整個故事,而張鈞甯飾演的鄭琬平這個有點歇斯底里的母親,張鈞甯倒是發揮得不錯,比起她過往的角色,或有時讓人感到她的表演彆扭,說不定這樣必須壓抑容易情緒失控的情緒的角色更適合張鈞甯。

移工以及其他在台灣各個角落都有大量的黑暗之處都是故事,還有很多可以說的事,《化外之醫》讓人看到一點點角落的樣貌,而那個人口販賣的支線,或許可以發展另更精采的劇情,除了移工外,在台灣社會裡潛藏各式的黑暗,可能是被詐騙,可能是走投無路被逼著換取什麼,可能是過分的貪欲引發了殺機,誰才是那個弱肉強食的被犧牲者?

回過頭去看那個「醫療糾紛」或許是這部劇裡沒有被好好處理細節的部分,不論戲裡戲外的現實發生這樣的事,真的可以那麼輕易地被帶過去而沒有引發軒然大波嗎?

《化外之醫》/2025
編劇:張世嫺、溫郁芳
導演:廖士涵、詹淳皓
主演:張鈞甯、連炳發、楊一展、謝以樂、蔡亘晏、夏騰宏

圖片來源:《化外之醫》Facebook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书音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Sunline換日線。台灣高雄人。二十歲後流浪到台北工作七年後回高雄定居至今。從事接案工作十餘年。大多數時間從事的事都跟書和出版社有關。更多內容請看置頂關於我,或至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sunlinedesign.com.tw/,e-mail:[email protected]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過度計算/《96分鐘》

被出賣的台灣,人/《零日攻擊:突圍》

寫給編輯的進階習作:打開你的電子書檢查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