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懦夫文化7.2:难得糊涂——懦夫智慧的美化
IPFS
一、字面与真意的差距
表面上,“难得糊涂”似乎是一种豁达:
对小事不计较;
对得失不执着;
对人心有包容。
但在现实里,它更多意味着:
对是非装糊涂;
对恶行睁眼闭眼;
对责任推三推四。
所谓的“难得”,根本不是境界,而是胆怯。
二、懦夫智慧的变体
“难得糊涂”与弃权、骑墙,逻辑一脉相承:
弃权:明知非礼,却说“吾不知也”;
骑墙:等局势明朗,再倒向强者;
难得糊涂:明知有错,却说“别计较”。
三者的共同点,就是懦夫的智慧:
不敢直言;
不愿担当;
只想自保。
三、文化包装的伎俩
为什么“难得糊涂”如此受欢迎?
因为它为懦弱找到了漂亮的借口:
懦弱,变成了“修养”;
怯懦,变成了“豁达”;
投机,变成了“智慧”。
于是,人人都可以自我安慰:我不是胆小,而是通透;我不是怕事,而是高明。
四、后果:全民麻木
这种懦夫智慧一旦蔓延,后果就是:
正义糊涂:明知有错,却无人指出;
友情糊涂:明知有害,却无人阻止;
社会糊涂:明知荒谬,却人人附和。
结果就是,恶得以猖狂,善被迫沉默。所谓“糊涂”,就是群体性的麻木。
五、结语
“难得糊涂”,不是豁达,而是懦弱;不是境界,而是投机。
它不过是懦夫智慧的美化:让怯懦披上超然的外衣,让投机戴上智慧的桂冠。
一个民族若人人“难得糊涂”,最终必然正义沉沦,社会糊涂,历史糊涂。
所谓“糊涂”,只不过是懦夫的智慧而已。
——2025年9月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