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了,我那“乱七八糟”的人生还没有完蛋

林安
·
·
IPFS
几个月前在我的某期视频下,有人留言:“关注你好几年了,感觉你的人生规划乱七八糟,就你这样还做自由职业,没把别人误导进沟里就不错了。”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好笑,我这种每走一步都会提前想好十步的审慎人格,居然也有被人批评“毫无规划”的一天。于是我借机回顾了毕业以来的这11年,把每一年在做的事情都罗列出来后,意外发现了一个人生规律:我的人生其实是以4年为周期迭代的。

几个月前在我的某期视频下,有人留言:“关注你好几年了,感觉你的人生规划乱七八糟,就你这样还做自由职业,没把别人误导进沟里就不错了。”

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觉得有点好笑,我这种每走一步都会提前想好十步的审慎人格,居然也有被人批评“毫无规划”的一天。

于是我借机回顾了毕业以来的这11年,把每一年在做的事情都罗列出来后,意外发现了一个人生规律:我的人生其实是以4年为周期迭代的。

大学毕业工作4年后,开始自由职业。

自由职业4年后,开始创业。

创业4年后,决定去海外留学,为之后更大的目标努力。

如果细化到我每一年在做的事,确实挺不一样的。但把每一个零散的点串在一起,那条串起人生的主链条却清晰无比——我一直在做与人的职业发展有关的事情,而我在每一份工作中的优势也很明显:创作与表达。

这也是我在准备留学文书时,写个人简历和动机信时发现的。在Motivation Letter里,我写:

I have always enjoyed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something. Before 2018, every job I secured was through the written content I had created.

而创业,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Create 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在职场4年,我的工作内容都与媒体和创作有关。有幸赶上了新媒体崛起的风口期,也在初期积攒了一波经验和关注。

自由职业4年,我也一直以创作为工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独立的职业:自由撰稿人、摄影师、博主、vlogger、播客主播……再一次幸运见证了国内自由职业从“非主流”到日益“主流”的过程。

创业四年,我不过是把之前8年积累的能力和资源,综合运用到一个商业项目里而已。虽然这个项目最终没有发展成我期待的样子,但也为我积攒了宝贵的经验,为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发展铺好了基石。

在这个过程中,每隔四年,我好像都被某种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欲望驱动着,不由自主地做出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在旁人看来,可能是一次又一次未知与冒险,或者说得难听点,是“不务正业”、“白日做梦”。

我的人生混乱吗?跟按部就班在职场步步晋升的人比起来,是混乱的。

毕竟辞职后我尝试过那么多职业:自由撰稿人/图书作者、人像摄影师、线下活动发起人、独立采访人、博主、课程制作人/讲师、社群运营、创业者…….

这个过程中自然有试错,既投入了时间精力,也消耗了金钱。而且自由职业这几年,跟在一线大厂打工的人对比,无论在收入、资产还是社会福利上,我都比不上他们。

但是作为一名从业近8年还活得好好的自由职业者,我的人生过于丝滑规整了。

从自由撰稿人到博主,再到创业者,我的每一步都在为走得更远而铺路,收入也在一年年稳定增长着——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位从大厂离职的自由职业者说,当得知离职几年时间里,前同事们在主流社会获得的那些“真金白银”,才具像化地感知到自己放弃了什么。

有时我也会感慨在大厂打工才是快速积累财富最简单的方式,只不过代价是对身心的极大损耗,毕竟我身边认识的在一线大厂工作的人,没有几个是开心的。

再看看自己做自由职业这几年,去了那么多地方,探索了那么多工作,认识了那么多有意思的人,便对拥有任意捏造自己人生的自由而感到欣慰。

这几年我接触了不说上千例,也有几百例自由职业者,知道自由职业者中能坚持2年以上的人并不多。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人,要么掌握了有市场需求的一技之长,要么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资产和资源,但无论是哪一类,我认为他们都是有想法和有能力的人。

所以在我的意识里,只要自由职业能坚持2年以上且有稳定得体的收入,都是有能耐的人。

除了一技之长,他们还有超于常人的抗压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我没看过哪些年入百万的自由职业的收入是“提前规划”出来的。相反,大多数人都是在做着要么擅长,要么喜欢的事情时,误打误撞积累起了财富。无论哪个行业,那些自洽的人,总是能赚到属于ta该赚的钱。

至于人生规划,不到人生完蛋的那一天,谁也不知道长远的人生规划到底有没有用。

所以我的人生哲学是:人生需要大目标,但不需要大规划。大目标清晰,小目标随机应变就好。

毕竟我那每四年更迭一次的人生,可不是规划出来的。

当然我说的不一定对,也有可能把你们带进沟里。随便听听就好:)

(在巴黎拍的一张很喜欢的照片,生命的美丽来自多样性,我们不必活成统一的模版)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生活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多做见效慢的事—聊聊自由职业的复利效应

2024,对旅行去魅的一年

《好东西》打动我的一处细节:尝试了很多还没找到爱好,也没关系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