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线上分享会:海外留学,如何获得当地的免费资源和支持?

Desert Rose
·
·
IPFS
我,一个亚裔酷儿女性,未来的社工,在经历了这么多困境后,很希望把我知道的、我经历的,事无巨细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参考我的经验,在当地也获得更多的支持。困境也许还有很多。如果你愿意,我想请你们讲一讲,我们再一起商量,如何支持彼此,完成我们的海外学业。


《重启人生》


今年七月,我被分配到了一家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尽管这不是我熟悉的服务人群,但考虑到实习资源缺乏,我还是硬着头皮去面试了。一周后,我通过了面试,便正式开始在新洲偏远地区实习,一周四天,朝九晚五。

实习刚开始,我只需要完成机构内的任务和实习作业,尽管很忙但还能勉强掌控。但随着时间推移,配套实习的网课开始,学业压力陡增,我变得越来越忙,身体也开始不受控制地疼痛。这是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痛感,从头到脚,我都觉得身心俱疲——我怀疑是抑郁症躯体化的症状。

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我开始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东亚小孩的典型特征:总是忧心忡忡,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害怕无人认可,因而行动起来的时候,就像是一头不眠不休、任劳任怨的驴,无时无刻不在拉磨——通过勤奋赢得他人的好感。

这就是警钟一样,敲响了我——我需要赶紧自救,不能再「继续硬撑」,一定要向他人「求助」。于是,我迅速地预约了堪培拉的医生,寻求在抑郁、焦虑用药的建议。与此同时,我也预约了学校的咨询师,寻求心理健康以及学业上的支持。尽管这个过程很繁琐,但我知道,只有身心健康才能继续前行。

除了医学上的支持,我也在思考如何在经济和饮食上获得更多的支持。由于我没有永居,很多紧急援助的资源都没法获得。但庆幸的是,在我们班上的一个尼泊尔同学,自从听到我的困境之后,主动向我提供了她目前实习机构的信息,并告诉我如何获得免费的食物和经济援助。她的分享,让我第一次意识到作为国际留学生,其实是可以获得很多免费资源的,只是这些渠道鲜为人知。

通过医生、学校咨询师、同学以及其他社工机构的帮助,我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求助的过程中,我时不时都会觉得「内疚」,是不是占据了更有需要的人的资源呢?但社工们却告诉我,每个人都有可能处于极度脆弱的状态;我要看到我的脆弱,也要让其他有能力帮助我的人承托起我,让我更好地生活。

这,就是我想做这个分享会的原因。我,一个亚裔酷儿女性,未来的社工,在经历了这么多困境后,很希望把我知道的、我经历的,事无巨细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留学生们,让他们可以参考我的经验,在当地也获得更多的支持。

我也想听听其他留学生们遇到的困境。也许在学习、心理健康、经济压力等难题之外,我们还会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困在自己的身份认同困境中,不知道如何与同温层进行联结。

困境也许还有很多。如果你愿意,我想请你们讲一讲,我们再一起商量,如何支持彼此,完成我们的海外学业。



一、为什么发起分享会?


2023年,考完雅思之后,我迅速地提交了硕士申请,也给感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了不少有用信息,包括学习英语的课程和留学相关的网站。但很快,我便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能满足朋友们的需要。

尽管我已经以文字的形式记录自己的申请硕士的过程,给有需要的姐妹进行参考。但由于每个人的学习背景、工作背景及留学目的不一样,我收到了各种各样的咨询——我能感受到女生们都很迫切,但不知道从何开始。

比起践行留学这件事,女生们需要有一个倾诉、分享的空间。因为考雅思可以自己努力也可以花钱请老师,文书资料可以自己写也可以花钱找中介。但能否下定决心留学,以及处理好申请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焦虑,却很困难。

我非常能理解这种复杂的情绪。在澳洲读社工硕士之后,一方面,我过去这么多年零零碎碎学的知识,终于像拼图一样拼了起来,又如同知识网络般连接起来。吸收的新知识,给我赋权,让我变得更加从容,并且对自己在异国他乡的身份认同有了更加具象的认知。

但另一方面,在学到种族、女权主义和酷儿理论时,尽管这是我的舒适圈,但我仍然觉得很压抑。因为书上讲的公平与正义,在我真实的生活中,并没有出现。为了申请永居,我一直在吃苦,直到把苦已经吃到麻木,我不再有任何情绪。这是在我出来之前,从来没有想到的困境。

所以,为了给自己打气,也为了给旁人开路,我决定开分享会。我并不想把这次分享会定义成干货,而是希望给考虑升学以及正在升学的朋友们一个安全空间,可以尽情吐槽。当然,来听的朋友们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也可以参考我的申请过程再做出一些重大的人生决定。


让我们一起张开口,试着讲出所有的不快,得到片刻的放松,而后继续坚持,直至圆梦。


二、分享会的内容

第一,雅思与PTE。从备考雅思到考过雅思,我花了半年的时间。因为我本身有很严重的理解障碍,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非常痛苦。后来,我重新改变了学习方法,终于在2023年考到了6.5(我在2024年考到了PTE7炸)。如果你们在英语学习方面非常困难,可以参考我的学习经验。

第二,如何择校以及选择专业。我的本科是新闻学,但并没有延续申请新闻的硕士,而是选择了残障研究和性别研究。可惜的是,这两个专业的申请都被拒绝了,我为此总结了自己的失败经验。现在,我决定在澳洲读社工硕士。在这一部分,我会专门讲述人文社科的申请,也会分享自己的失败经验。

第三,学习与就业。我知道不少申请者会根据QS排名去申请学校,并且认为这个排名会有利于之后的就业。但根据我的了解,一些国家的学校排名与QS的关系并不大,并且就业也和QS排名关系不大。所以在学习与就业方面,我认为大家应该根据自身的申请目的,去选择未来的人生方向。

第四,生活差异和文化冲突。在留学过程中,个体可能会处理很多因生活差异和文化冲突而产生的矛盾。对此,我建议大家在留学之前,一定先认真搜索当地的气候、文化信仰、租房及工作等情况,避免到达之后无法适应。

第五,备考压力及排解负面情绪。在备考的过程中,我只会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自己被录取的喜讯,却很少人会提到自己的压力。那么,我会在分享中着重分享这一部分的内容,希望给有困扰的朋友一些鼓励。我们永远不是一座孤岛。

第六,澳洲社工学习和实习体验。读社工硕士期间,很多人都会问我,如何才能整理出一个清晰的学习和就业安排,比如什么时候考雅思、考PTE,以及什么时候找工作,如何找到澳洲社工相关的工作。在我看来,这条摸索之路非常困难,并且涉及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尽管我没有一个明确答案,但我希望大家可以通过我的探索,去反思自己是否适合在澳洲读社工课程。

第七,当地免费资源和支持渠道。我会分享如何在澳洲获得学业支持、免费心理咨询、免费食物、经济援助等资源的渠道。无论你是准备留学还是在非澳洲的其他国家、地区留学,你都可以通过我的经验,去获取当地的资源,照顾好自己。


三、如何参与分享会 ?

1. 活动主题:出国深造(故事分享、答疑)

2. 活动时间:11月16日(周日)  15:00 - 17:00

3. 活动安排:本次分享不提供录音和录屏。如果你想参加分享会,但由于时间冲突,无法参加参加11月16号的分享会,可以参加11月23号周日的同主题分享会。以上这些分享会,都会是中国时间的下午3点到5点

4. 活动地点:腾讯会议(报名后建群通知)

5. 报名费用:30元/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Desert RoseInstagram: tracy_6357 Email: [email protected] 在一个新的土壤重新生长,可能吗?我决定记录下自己的故事,怕日后不记得细节。我希望有人会记得——我是无数个她她她她她中的其中一个。我为自己写,为无数个与我有相似的她写。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澳洲故事
39 篇作品

堪培拉出租自己:你需要Support Person吗?

澳洲社工实习日记(二):朝九晚五,我累得像拉磨的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