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換線|輔導原理(第2堂)

子非魚
·
·
IPFS
·
學派脈絡的整體性

第二堂課老師提到,各學派皆可從四個層面來理解:哲學、目標、關係與處遇(方法)。這項觀點至關重要。例如,現代與後現代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一元真理,認為存在唯一的評判標準;後者則主張多元真理,否定單一標準的存在。這種哲學觀念的差異,會進一步影響各學派的目標、關係與處遇(方法)。

接著,老師重點介紹了五大學派的脈絡:

  1. 心理動力取向

  2. 人本取向

  3. 認知行為取向

  4. 後現代與女性主義取向

  5. 系統取向

有老師帶領,學習效率遠比自己摸索來得快速許多。例如,Corey所著的《諮商與心理治療》是分成四大取向:①心理動力取向、②經驗與關係取向、③認知行為取向、④系統以及後現代取向。而《諮商理論與技術導讀》則分為三大勢力:①心理動力、②行為主義、③人本主義。或更簡潔的將諮商理論區分為兩大方向:個別個體、系統脈絡。

在這些分類架構中,先學習老師所講授的脈絡作為主軸,再去對照其他書籍,理解便會更清晰。當然,課堂內容與講義無法詳述太多,此處記錄的主要是個人的學習心得。特別喜歡老師在擦掉板書時,會順勢邀請同學彼此分享剛才學習所記住的一兩個重點。這樣的互動不僅有助於統整,也讓彼此在聽與說的過程中再次釐清所學。

2025.07.25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身心灵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