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只是人工智商,智慧留給活著的你(修正版)

Coldnode
·
·
IPFS
·
你知道嗎?當Elon Musk說AI要「加速人類科學發現」,他可沒幻想AI會變成你的咖啡廳聊天對象!

作者:Coldnode

日期:2025年9月12日

「AI」不該是「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而是「人工智商」(Artificial IQ)——一種超級計算機,幫你解題、翻譯、甚至開特斯拉的Autopilot,但它永遠不會有靈魂。很多人聽到「智慧」,就誤以為AI會像《Her》裡的Samantha一樣談戀愛,甚至取代人類。但我問你:當一隻烏鴉都能用樹枝釣蟲子,章魚能開瓶子,AI的「智商」不就是個高級工具嗎?讓我們把AI從「擬人化迷霧」拉回現實,重新定義它的本質——不是智慧,而是智商。

智慧 vs. 智商:語感差異

「智慧」和「智商」聽起來只差一字,卻天差地別:

智慧:帶著人生經驗、倫理價值和情感色彩。在中文文化中,「智慧」常聯想到老子的哲學或人生的洞見,讓人誤以為AI是「準人類」,會有喜怒哀樂。

智商:就是智力程度的高低,純粹的功能性測量。說「人工智商」,你會想到一個「腦力外掛」,像計算機或特斯拉的導航系統,專注解決問題。

這一字之差,能讓大眾從「害怕AI變成人」轉向「怎麼用AI幫我」。當我提出這框架時,有人說「這不是第一個」,卻拿不出證據——這不正說明,我們需要新視角來打破迷霧嗎?

層級定位:AI → AGI → ASI

用「智商」重新定義AI,可以分成三個層級:

AI(人工智商):像專科生,專精單一任務。比如,AlphaGo下棋無敵,Google Translate翻譯順暢,但它們只會一招。

AGI(通用人工智商):像全才,能跨領域解決問題。想像一個AI能寫詩、解數學,還幫你規劃火星旅行——這就是Musk夢想中的AGI。

ASI(人工超智商):全面超越人類,像外星文明的腦袋。幾秒內設計新藥、預測全球經濟,甚至解決氣候危機,這是ASI的潛力。

不同公司的AI「智商」差異很大,像是特斯拉的Autopilot和ChatGPT的語言能力,背後是工程師的技術、資料品質和公司策略。這提醒我們:AI不是統一標準,而是相對的「智力等級」。

優缺比較

沿用「人工智慧」的優點:有文化厚度,容易引發哲學和倫理討論;「像人」的親和感,讓AI聽起來不那麼冷冰冰。

沿用「人工智慧」的缺點:過度擬人化,導致誤解和恐慌(像電影《Ex Machina》讓人以為AI有情感);太抽象,難讓一般人理解。

改用「人工智商」的優點:功能性明確,像「口袋裡的超級計算機」;避免神化,讓大眾聚焦「如何使用」。

改用「人工智商」的缺點:可能被誤會成人類IQ測驗;雖然強調功能,但倫理挑戰(像資料偏見或決策濫用)仍是必然,無法因用詞改變而消失。例如,AI在招聘中可能因資料偏差歧視特定族群,這種風險需要我們主動關注。

結語

不管是叫「人工智慧」還是「人工智商」,AI的本質從來不是取代你,而是幫你飛得更高——就像馬斯克的星艦想帶人類上火星,但不會自己去住! 真正的智慧屬於活著的你:人類的創意、烏鴉的解謎、甚至含羞草的微動。AI只是個「智商外掛」,能算數、能翻譯,但倫理挑戰(像資料偏見或濫用)永遠如影隨形。所以,下次聽到AI新聞,別問它「會不會變成人」,問問它「能幫我什麼」。當我提出「人工智商」時,有人說「這不是第一個」,卻拿不出證據——這不正說明,我們需要這種新框架,來讓AI回歸工具的本質嗎?快試試這思維,重新看清AI的真相!

本文由 Coldnode 原創。如需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與出處。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oldnode我是Coldnode,一個觀察邊緣的寫作者。 我的文章來自我與AI的真實對話,『機車版』嘴砲 或是突發奇想的🎥《倒數語錄 #0》📌404™子 剛開始的《殯葬駭客紀元》 整個『404™宇宙』正逐步建構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自我觀察模型 —自我察覺分享

📘《AI與我的邊緣觀察日記》
28 篇作品
🚫《回憶實錄》
1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