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部分有感2
读到特蕾莎和托马斯,弗兰茨和萨比娜,我都看见了我自己的影子。 这个故事,我完全投入我自己的生活中去了,我仿佛在阅读中不是在看书,而是在看自己。以下便是我的一些小随笔,我想写作是一种很温柔的方式,去抚摸自己的心。
爱的重量与无法承受的轻
我曾经以为,爱是一种“重”,是一种必须承担到底的责任。我将其视作道德的延伸,是人与人之间最不能背弃的契约。可我走过恋爱之后,才真正开始理解昆德拉所说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那不是逃避的借口,而是选择你所能承受的。
第一段恋爱来得很快,是在过年的时候。我们相识的日子很少,却是一见钟情。回想起来,那并不完全是寂寞,也不完全是爱情,而是生命中某种原始的冲动终于浮出水面。
我爱洗澡,她总是在客厅等我洗完,等我擦干头发,为我吹头。我喜欢她的手触碰我的头发,那些细小的温柔,是我记忆中极其明亮的时刻。她是我的第一次,而我的大学却在两千公里之外。离别是必然的,我告诉她,我六月就回来,两个月而已。
可其实那时,她心里或许已经有了裂痕。五月某天,我感到异常不安,她开始冷淡,言语中开始责备我。我惊慌,害怕她的离开。于是我做了我人生中一次巨大的决定:买机票飞去看她——即使我面临毕业问题、金钱紧张。我去了,可见面后,一切没有改变。一周后我们分手了。
那时我以为,是我不够好,是我需要不断忏悔、改变,是我没做到一个“够格”的爱人应尽的道德责任。我痛苦至极,背负起我们关系中的全部重量,把她的沉默和逃避也当作是我该改进的地方,我不断的后悔与自责,便是我太重了,如特蕾莎一般。
那是我人生中被“重”压垮。
后来我们复合了,我不断的改变自己,去挽回她,我做出来许多改变,但是我感觉我不是自己了,我丧失了某种东西。(我后面回想:我不可能因为她而完全改变自己,我爱她得先是我自己才行。)
我们于九月重逢,我回来攻读硕士,她是医院的新手护士,常被护士长和病人欺负。夜里她说自己难受,说“我回家也没人爱我”。那是晚上十点多,我看到消息后马上起床订好酒店,告诉她:“没事,我在你旁边。”地铁停了,我打车到市中心,再转末班地铁,只为陪她度过那个夜晚。我愿意为她这样奔赴,哪怕只是短短几个小时的陪伴。
后来,她的前男友回来了。
她开始瞒着我与他见面,几天不回我消息。她说“出了点事,需要自己面对”。那几天,我在烈火中煎熬,夜不能寐。又一次,她与他去欢乐谷玩,长时间失联。我在深夜像疯了一样,内心被撕成碎片。我爱得太用力了,用我全部的信任、忠诚与热情去爱她,结果却是反复的回避和背叛。
直到她某天冷淡地说:“我讨厌异地。”我明白她已经不愿沟通了。我温柔地问:“你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她看到了,却沉默。
我第一次选择了沉默,不是放弃责任,而是明白:爱不能毁灭自我才能成立。那一刻我开始理解,“轻”并非虚无,也非不负责任。
你只承担你能承担的,剩下的交还给命运,或交还给对方。
从那一刻起,我不再为她的沉默找借口,也不再为她的选择自我责罚。痛依旧存在,我仍会在深夜里想起她的眼神和她说“没人爱我”的模样。但我不会回头了。不是因为我恨她,而是因为我终于明白:我的爱,不能只是毁灭自己的一场仪式。
我开始经历一连串的反思,我为什么会如此的痛?我为什么害怕她离开?我以前不是这样的啊,这到达是为什么,内心那种深处的恐惧是怎么回事?
我想:恋爱,看似是两个人的事情,实则是一场人与自我的博弈。
它是对陪伴的渴望,是对爱的投射,是对意义与价值的执着。
当爱的流动戛然而止,过去那些“有人一直在”的幻觉消失,我便不得不赤裸裸地面对,那原本就潜藏于心的孤独。那种无助,如此真实而强烈。
于是我开始放大回忆中所有美好的片段,仿佛只要它们能继续,生活就能被拯救。可我也隐约知道,那些快乐的时光里,其实也埋着不被回应的痛。
我常常反问自己:
“如果快乐的回忆一想到就悲伤,那它的意义是否就是悲伤?”
理智上,我允许一切在我身上发生。我可以接受、理解,不怨不恨。
可情感,却常常无法承受这些突如其来的空洞与失落。
成长到底意味着什么?
是放弃喜欢选择合适?是因为痛苦而收起炽热的心?
那是妥协,还是成熟?
表面上是两个人的事,实际上却是每个人与自己的对话。
我们渴望从他人身上获得慰藉、获得意义,获得抵抗孤独的勇气。
可当连接被切断,原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随之坍塌。
我曾以为自己可以独自生活——一个人吃饭、工作、入睡,似乎一切都能扛住。
但恋爱之后,我体验了“有人陪伴的日常”,那种“快点完成工作就能去见她”的动力,
一旦失去,就像生活失去了引力。我清晰地感受到那种“重力加速度”的坠落感。
我也试图想象:如果她还在身边,我是否会好些?
可我知道,那不过是对“过去美好部分”的神圣化。
我总是忘了,那些悲伤、撕裂、冷漠,也同样真实存在。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
“如果快乐一想到就让人悲伤,那它曾经的快乐是否也变质了?”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这种悲伤,是爱的回声。
那是我曾真切投入、真诚热爱的证明。
也许,真正让我心碎的,并不是失去她,
而是失去了那个在爱中热烈、完整、毫不设防的自己。
我明白了,人生中既有“无所事事的日子”,
也有“心心念念只为见一个人”的日子。两者都真实,都属于生命的宽度。
如果在经历过爱之后,孤独变得更沉重,那不是退步,而是我变完整了。
我隐隐地感觉,这些感受从未凭空生起,也未凭空消失,它们一直存在着,只是——在我未曾体验爱情之前,我无法理解它们的完整意义。
正因如此,当这一体验突然褪去,我才意识到,过去的“平静”其实也藏着巨大的缺失。我的痛苦之一,或许就来自这里:
那些日子、那些做完事就想立刻见到一个人的日子、那些“你回个消息我才能入睡”的夜晚,一旦从生活中抽离,剩下的,便是毫无遮掩的空白、孤寂与无聊。
而这“空”,就是现实。
它没有敌意,却足够真实。它不会杀死我,却让我时刻觉得自己在“沉没”。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才知道,爱情并非只是甜蜜。它是一种重量,它将我从原本的自我中“牵引”出去,让我成为一个“向他人敞开”的人。而现在,那牵引断了,我只好再次学着——如何回到我自己身上来。
你问我:人是否应该压制贪恋,选择“合适”而不是“喜欢”?
我也不确定答案。也许人生没有非黑即白的标准,
只有在一次次试错中,去理解:什么才是自己真正能承受的。
于是现在,我试着用写作记录这一切。
不是因为我擅长表达,而是因为我想记住——
在某些夜晚,我曾真诚地爱过,深刻地痛过,也认真地思考过。
如果这一切都能成为文字,那么它就不是徒然的痛。
它是我作为一个存在者,在轻与重之间挣扎过、爱过、活过的证明。
就让我痛苦把,丢弃掉这些理智的东西吧,只需要静静的感受这情绪就好了。这些真实的痛苦和孤独,让我默默的深刻的感受吧。
((#^.^#),如果你读到这里,或者看见了这里,我祝福你生活愉快~我的朋友)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