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3(结尾)
在这里特蕾莎爱的重量狠狠的压在托马斯的身上,同时也是因为托马斯本身太过轻盈导致的。不过托马斯在无数次质问的”es muss sein”中,终于发现了,哪有什么非如此不可!由此托马斯的主体性便开始了,他选择了承担存在本身的重量,而放弃了使命,走向了特蕾莎。有必要说明,在我看来,托马斯走向特蕾莎有一部分是他对之前的行为感到一种深深的愧疚,还有一部分是特蕾莎那沉重的爱让本轻盈的托马斯找到了非如此不可背后的东西,因此他出于自由,对不是一种非你不可(听起来可能很滑稽),而是一种超越意义的选择,那里不是对关系的逃离了,而是属于一种伟大的“复活”,他创造了自己的意义,他放弃了本来那非如此不可的欲望“征服欲——手术刀划开,看见那皮肤下面每个人不同的地方,然后去征服它——”,他超越了自己,(尽管他心里也始终有那种想法,在我看来),可是他已经很清楚的是,我放弃医生,我放弃大城市,来到乡下,这是我的决定!
很感觉这部作品:谢谢你 米兰昆德拉先生,带给我了一趟精神之旅,现在是2025/6/18的晚上。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灵与肉,轻与重的体悟,还有对于媚俗,对了。我得说一下我对于媚俗的看法,以便以后的我来批判。
对于媚俗,我的看法是,那第二滴眼泪是连接全人类的东西。我认为媚俗可怕的地方在于对于某些意识形态和极权部分,强力推行,导致人们否定掉了那些痛苦,那些悲伤的部分,以至于那些处于“非同战营的人”来说,他们在该社会下的存在就是否定,他们就会悲伤,因为推行的东西否定了他们存在的意义。对于媚俗,我们只能警惕它,人类需要表演,对的人类需要那些表演,如果没有媚俗,那么我想人类就会不知道多么的疯狂。至少,那些人会被自己的品德感动,会被自己的行为感动,人们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动,这虽然是一种异化,但是是不可避免的异化,只要警惕那种否定一切的媚俗,消除他者的媚俗,带着政治目的的媚俗是有必要的。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和条件独自去解构掉自己的欲望,解构自己的意识,解构社会文化,解构那些历史,然后再去发现存在本身就是什么都不是,再重新去自己构建属于自己的存在,再去体验身体本身,再去体验现象本身,这是不可能的,这条路太漫长了,太危险了,一不小心就是万劫不复,所以人们需要构造一个集体的幻觉“即历史与集体叙述”同时也是避免人们去面对存在之重的一个方法。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面对一些东西,存在本身就是存在,无非本真与否。
之后我需要讨论一下萨比娜了,我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一个部分,我跟萨比娜很像的一个部分,我们或许都讨厌被一种东西给框柱“即意义”,但是同时我跟萨比娜不同的是,她在逃离,她在毁灭那些意义,背叛那些东西,但是我很清楚,我是需要重建这些部分的。其中还有一个部分,我看笑话很少笑,无论是脱口秀还是相声,我无法笑的一个根本原因是,那个表演者不是发自真心的做出这些的,我在那里就看见了媚俗,这是我读完昆德拉之后发现的,我发现那里不是笑的地方,而是一个悲哀的地方,那是一个倒霉透了的小伙子干着自己恶心的事,却还让观众发笑的地方。他在我眼里不再是脱口秀演员,而是观众的情绪投喂机,我看到的也不是笑点,而是一个自残的灵魂,(我从小看见的便是这样),那些笑声是对悲哀的再剥削。
好了到此为止吧。 另外再附上我喜欢的一段话,是特蕾莎的。你愿意承担那极端的重,无论多痛,都不愿放开对托马斯的爱。你对灵魂纯洁的诉求,你对性与爱的统一,便是你伟大的地方,可是你选择了让他人来承担这部分重,这部分重,只能你自己承担,同时你也有对肉体极度的排斥,肉与灵本是统一的。
她对他说:“我被活埋了,埋了很长时间了。你每个星期来看我一次。你敲一敲墓穴,我就出来。我满眼都是土。 “你说:‘你什么也看不见’,然后你就帮我擦掉眼里的土。 “我回答你说:‘不管怎么样,我都看不见了。我的眼睛变成了两个洞’ “然后你就离开了,很久,我知道你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很多个星期过去了,你一直都没有回来。我一点都睡不着,因为我害怕错过你回来的时候。一天,你终于回来了,你敲了敲墓穴,可是我等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睡觉,精疲力尽,连爬出来的力气都快没有了,当我终于爬出地面。你一副很失望的样子。你说我的脸色不好。我知道我让你扫兴,我的两颊凹陷,动作又生硬又不连贯。 “为了请求你的原谅,我对你说:‘原谅我吧,我这段时间一直都没睡觉。’ “你用一种让人宽心的声音说:‘瞧,你应该休息。你应该休一个月假。’但听起来却不那么真实。 “我知道你说到假期意味着什么!我知道你想要整整一个月不见我,因为你要和别的女人在一起。你走了,我又掉进了坟墓的底层,我知道为了不要错过你,我还是会一个月不睡,一个月后你回来的时候,我会变得更丑,你会更加失望。” 他再没有听过比这更令人心碎的话了。他把特蕾莎紧紧地抱在怀里,感到她的身体在颤抖,他觉得自己再没有力量来承担对她的爱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