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生态农业?来听入坑12年农大师兄的经验之谈

食通社
·
·
IPFS
入行12年的郭锐,于2021年成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农场导师,三年来接收了7位优秀的农场实习生。她们学做农活之余,还经营咖啡馆,组织田野家宴和生活节,为农场发展贡献创意和新意。结束实习后,她们或返乡租地,或继续探索可持续食农行业的广阔天地。

食通社说

位于广州从化的银林农场占地70余亩,2013年开始实践生态种植。农场的创始人郭锐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了大学又返乡种地的年轻人。

入行12年的郭锐,于2021年成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农场导师,三年来接收了7位优秀的农场实习生。她们学做农活之余,还经营咖啡馆,组织田野家宴和生活节,为农场发展贡献创意和新意。结束实习后,她们或返乡租地,或继续探索可持续食农行业的广阔天地。

郭锐对生态农业有怎样的体悟?他如何看待实习计划,对农场实习生又有哪些建议?以下是他的讲述。

– 本文根据播客食日谈vol.11整理而成 –

一、找好销路再转型

我2005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学的是生物技术。读书时去韶关一家生态农场实习过,第一次接触到生态农业。毕业后,我不想去实验室工作,就想去做农业。

2008年,我回到自己村,和几个高中同学一起策划做农场,2009年成立了银林农场。那时候大家只是想种点东西,在当地卖掉,维持农场的基本运营就行,并没有要做有机农业。因为我知道,如果没有稳定的销路,有机农业是很难做起来的。

最早我们租了20多亩地,没想好要种什么,所以第一年什么都种:水稻、蔬菜、各种杂粮和果树。种了一年后,我们发现只有种菜是可以变现的,所以第二年就扩大了蔬菜种植规模,种了十几亩。

一开始,我们和当地常规菜农学种菜。平常卖完菜之后,大概凌晨5点钟,我们会到市场旁边的农药店坐一会喝喝茶。有些菜农会在那买药,我们就去问他们菜怎么种,生虫要打什么药。

跟他们学的越多,我发现如果想把常规菜种好,需要用很多农药和各种激素化肥,这跟我们做农场的初衷并不符合。所以一年之后,我们就没有再种菜了。

然后我们开始养土猪。

最多的时候养了200头,但是养出来的土猪特别肥,现在的消费者都不喜欢肥肉,大家都不买,所以就剩下了很多肥油。

我们就想把猪油做成皂。我知道沃土工坊做过,就联系了他们。沃土知道我们有地,只是没有用生态方式管理,就提议让我们种有机蔬菜。我们负责种,他们负责销。

我是一直很想做有机种植的。有平台帮忙销售,我们就比较有信心去做,立马就答应了。因为有机蔬菜成本高,不可能随便拿去市场上卖。能包销的话,才可能有盈利。


那是2013年初,当时广东种有机蔬菜的比较少,我们算是比较早做起来的。

二、师农法还是学农技?

从常规农业转型做生态农业,一开始我觉得比较容易。


我们那两年养猪有很多猪粪,做了沼气池,发酵了沼液,自制有机肥肯定没有问题。另外,有机标准允许用生物农药。但是真正做下来就发现,在炎热又潮湿的广东种有机蔬菜,病虫害特别多,产量也非常低。

我们用猪粪、沼液做有机肥。比起化肥,有机肥作用比较慢,菜长得慢,加上病虫害的影响,真正产出很少。后来算了一下,一斤菜卖5块钱,根本保不住本,所以我们后来提了价。

提了价还是亏本,怎么办?那我们就去学习!

当时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开始组织返乡青年交流会,邀请专家和有经验的生态农人去分享经验。2015年,我通过沃土接触到日本的池田秀夫老师,他专门做堆肥,强调“营养型堆肥”跟“改良型堆肥”的概念区分。

我这才知道,猪粪属于营养型堆肥,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比较差。如果想种出健康的菜,一定要先把土壤养好,所以我们当时决定做改良型堆肥,把土壤的物理结构改善好。

后来我们接触了不同的农法,比如自然农法、澳洲活力农耕等等。我发现这些农法有个共同点,都很注重土壤保护,特别是维持土壤微生物的稳定性。所以我也采用澳洲活力农耕的保护性耕作,尽量减少机械使用对土壤的破坏。

我觉得生态农业新人不适合一上来就学流派。如果一开始就学农法,你很难理解它的精髓在哪里,只会照做,就很容易被带偏,因为每种农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更需要的是学习科学理论,比如植物生理、营养学等等。基础生物学知识对理解不同农法的精髓很有帮助。

选择哪种农法,还要看你要种什么作物,跟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能动用到的资源都是息息相关的。


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农场还是刚入门的水平,只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生态农场,首先土壤要好,第二,经营情况要比较理想。这两点我们还没有达到。

三、保持学习和交流

我做生态农业也有13年了,但我一直觉得农场处在生死线上。


生态种植技术方面没有更好的突破,我压力非常大。我考虑过要不要继续做,接下来怎么做。做农场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好好休息,我觉得是时候调整状态了。

前年夏天,我给自己放了40多天的假,第一站去了咸阳绿我农场。正好赶上陕西收麦子,收完麦子后要种绿肥。接着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一是给绿肥浇水、维修管道,再一个就是晒麦。

我很羡慕绿我农场。农场的土壤结构非常好,我也一直在跟大黑学习养地。大黑父子俩能够把农场运作起来,营利状况不错,做得也比较轻松,我觉得那是很好的状态。

后来,我又去山东栖霞拜访了种生态苹果的李立君。他是中科院硕士毕业的,非常技术流。他在果园里种了很多鼠茅草,到了夏天会连同根系一起自然枯萎,覆盖在果树行间,果树长得特别好。

这是立君有意做的。用草覆盖可以保持土壤温湿度,还会滋养土壤微生物。草根分泌的物质会让根际微生物特别活跃,这是保证植物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这些微生物会帮助果树吸收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甚至会分泌激素类物质促进树的生长,所以留草的好处是更多的。

有些人觉得草会跟果树争肥。早期可能确实是这样,但是保持足够长时间的共生状态就会发现,草会回馈更多有机物,让土壤更肥沃,争肥的矛盾就不存在了。


四、银林的优势在哪里?

入行十几年来,我认识不少生态农友,但状态好的并不多。很多农场要么在生产上有瓶颈,要么经营上有问题。


大黑和立君在这两方面做得特别好。他们做得专、精,很容易进行技术提升。大黑并不是学农出身的,但是他的钻研和学习精神很多人都比不了。他的思路也很活,他做饼干,因为他知道加工品有市场竞争力,而很多生态农友都卡在了加工资质这一关。

立君对苹果研究得特别透彻。他非常了解苹果的特性,知道怎么种,怎么管理。前几年,立君把果园交给一个大叔打理,管理得的不太好,苹果树都比较衰弱。前年年初,他又自己接手,几个月就把果树调理好了。

看完其他农场,我也发现了银林农场的优势。虽然我们种蔬菜比较有挑战,不过银林的优势是我们的人气啊!

农场人不多,但是氛围特别好,很适合年轻人生活。位置也好,从广州市区坐地铁一小时就到,开车去广州市区也很方便。

通过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来农场的第一期实习生静雯,结束实习后选择留在农场经营咖啡馆,后来又深度参与了广东丰年庆的策划和筹备,现在还住在银林村。

第二期实习生里有一位在北京和国外做了好多年专业厨师,帮我们管了几个月农场咖啡馆,为农场打造休闲活动空间,组织观影活动,活跃社区氛围。

第三期实习生是三七和安添这对情侣,他们带着成熟的自然教育经验参与农场建设,开拓自然教育体验活动,现在已经回福建租地创业了。


如果来实习的年轻人有想法,我们希望提供多一些条件,让他们能在这里边创业边生活。

这几年,我感觉做生态农业其实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除了生产,我们应该多关注生活方面的事情。

第4期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已开放报名!

除银林生态农场外

这些生态农场也招收实习生


绿我农场:麦田里的改造大师,他把种地变成花式炫技

乐闲谷农场:种地三个月,我的生态农场梦按下了暂停键

致良田生态农场:胡歌和刘涛都来农场了,瓜卖出去了吗?

悦丰岛有机农场:每年保育两百多种农家种,这家有机农场是怎么做的

亮亮家庭农场:返乡办农场,耕地先学“耕心田”

溪青农场:务农十年:在细节里读懂自然

幸福果百草园

小柳树农园:如何挑蔬菜?就看叶子是否“亮、挺、厚、韧”。

归芯源农场、鹏程自然农场:西天取经:生态农场串联手记

蘑菇君农场、田园邦乡土学习中心

你也想成为传帮带的生态农场导师吗?

点击此处报名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已推荐到频道:时事・趋势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食通社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 微博/豆瓣/知乎:食通社 微信公众号:foodthinkchina微信小号:foodthinkcn 官方网站:www.foodthink.cn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一腔热血投身乡建,他所经历的农村二十年

吃了一整年的“科技与狠活”,过年前来解个毒

灌顶“醍醐”,原来是这种藏地发酵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