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惑”到00后,为啥都来种地了?
食通社新一期“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已完成招募。谢谢大家的关注和踊跃报名,今年我们共计收到100份申请,经过食通社和12位农场导师及伙伴机构的详细沟通,最终决定邀请20位伙伴正式成为我们“生态农业实习计划”第四期的实习生。2025年,祝他们在土地收获果实,也收获踏实的一段人生!来看看今年都有哪些年轻人要走向田野吧!

守护现实中的申小豹,从“种地”开始?|食日谈Vol.47
去年,食通社的同事们吃到了豹乡田出产的糯玉米、炒莜麦和各种杂粮。本期《食日谈》,我们请到了豹乡田项目主管Hannah,探讨保护华北豹和种地有啥关系?生态农业如何保护华北豹栖息地,又与当地社区共生?

想做生态农业?来听入坑12年农大师兄的经验之谈
入行12年的郭锐,于2021年成为食通社生态农业实习计划农场导师,三年来接收了7位优秀的农场实习生。她们学做农活之余,还经营咖啡馆,组织田野家宴和生活节,为农场发展贡献创意和新意。结束实习后,她们或返乡租地,或继续探索可持续食农行业的广阔天地。
寻找谷魂,一趟重返2011年的旅程
保护区的游览车在窄窄的水泥路边停下来,两旁都是似曾相识的喀斯特石山。穿过一片甘蔗林,实际上无数个秃秃的石山周遭都种满了甘蔗。和黑紫皮的果蔗不同,这种甘蔗的果皮是暗褐色的,外面裹了一层白霜,蔗体也没有果蔗饱满,干干瘪瘪的,很难想象是专门用来榨糖的糖蔗。“快看!白头叶猴!”这时候,同行的人开始喊起来。大家纷纷聚拢到…

离开城市,我在农场种下了生活的新种子
如果没有办法在主流叙事中栖身,我要怎样去寻找想要的生活?”这是我在大学期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不想生活在主流所设定的框架里面,好像也一直跟周围格格不入。2022年本科毕业后,我没有走常规的职业道路,而是去广州的“PDT食物小站”工作。这是一家关注食物议题的公益机构,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食物体系”的概念,认识到食物从…

在生态农场,人如杂草,越长越好
说来奇妙,我与生态农业结缘是因为“杂草”。第一是作为问题的杂草。作为社会学和人类学学生,我曾在农村调研近一年。我发现,化肥农药虽然带来了喜人的产量,但杂草和病虫害防治却让农民头疼。第二是作为方法的杂草。我从小就是环保主义者,相信“大自然不喜欢裸露”,宁可那些硬化的空地被杂草覆盖。最后是作为自我的杂草。从另一种角度…

一个i人在农场的106天
雨水虽然不多,但经过几年养地,耗水少、生长周期短的蜜瓜、洋葱、小米等都长得很好。在农场,靠天吃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播种得在适宜的气温里完成;不定时的大风天让苗的生长坎坎坷坷;采收时的雨季是不定时炸弹——一场雨可能就让瓜裂开影响市场销售或甜度下降。日益剧烈的气候变化中,喜鹊等动物偷吃的损失都算小的了。

种地三个月,我的生态农场梦按下了暂停键
4月中旬,我抱着学习如何运营一个农场的愿景来到了上海乐田海湾农场。在这里和伙伴们一起工作生活,一晃眼,实习期就结束了。走之前同事们问我还想开农场吗?面对这个问题,恐怕只有通过回顾在农场的真实生活与感受,才能找到内心的答案。乐田海湾农场(现更名为“乐闲谷社区农场”)是一个以社区支持农业为经营模式的有机生态农…

村支书带头搞生态农业,能成功吗? | 扣子奶奶
我自从有了恶人谷,对外部世界的兴趣原地清零,仅关注我的一亩三分地,又和他们提到拒绝化肥农药除草剂,生态种植最重要……话说到这里,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邻居的客人本来一直背对我们,转身乱入:“生态种植?我想试试。”

向雨林学习,在版纳做个幸福的生态小农
在绵延的茶园和胶林景观中,小秦租下的这60亩坡地杂草蓊郁,蜂飞蝶舞,与凤梨和夏威夷果树共生,像一片不合时宜的净土,也让我们看到一点希望。

当一个高中数学老师决定去种地
前一阵,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新闻铺天盖地,大家都不确定自己是否也中过招。吃饱早已不成问题,吃得安全和健康却不能保证。我想起前几天在西瓜摊,有大爷一直在问摊主:“哪种西瓜是有籽的?……不想吃太甜的西瓜,吃多了喉咙不舒服。”这样的对话透露的信息是什么呢?

西天取经:生态农场串联手记
三月下旬,我开始了在归芯源农场为期三个月的实习,一方面是检验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个农业劳动者,另一方面,我也在寻找理想的农业模式:农业应该和自然保持怎样的关系?环境友好的农业应该是怎样的?

在农场打工的夏天,没有暑假
六月,除了老种子保育的特定农活外,我们还捡落杏子做杏酱、认真记录种植、大家都在时令节气里找到了一种安定。

老农不买帐,消费者“看热闹”:一个生态农场的两难
有机农业不是田园牧歌,对于参加食通社联禾计划生态农业实习计划的年轻人来说,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到了田间地头,通过日复一日的劳动、观察,他们对于农民、生态农业、农场经营,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困惑和思考。这些经历,对于他们未来是否选择从事生态农业,或者做一个更有觉察的消费者,都难能可贵。

一个ENFJ的小白学农记
农场主大黑和小黑运营的绿我农场,展示了比较成熟的一产(小麦种植)与二产(饼干生产)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我们实习期间的劳动,便是围绕这些环节展开的。

不用化肥农药种不出东西?读完这些文章再下结论
20多年前,一批先锋的农民和社会组织开辟了国内“生态农业”的道路。他们怀着保障食品安全的志愿和保护环境的情怀,开始尝试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种地。

告诉我们,你需要怎样的生态农业技术培训?
对农民来说,转变思想,难;学到真本领,更难;学了以后能学以致用,难上加难。生产技术,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目前市场上关于生态农业的培训不少,但有多少对农业技术真正有帮助?

袁勇:一名乡镇农技员的生态农业之路
原来彻底解决病虫害的方法不是去研究怎么使用、用什么农药,而是不用农药。以前自己一直没能跳出农药的束缚,认为病虫害就离不开农药。同样,以前认为农家肥肥效很慢,养分含量低,不用化肥就会严重减产,可是,实践告诉我,不用化肥同样会高产。有了这次实践,我看到一个事实: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同样可以种好庄稼。虽然当时还不太清…

恋乡农场:生态农业的八年打怪升级之路
从北京朝阳站出发,乘坐一个多小时的高铁,到达河北承德的平泉北站,恋乡农场的女主人任盈盈已经在车站外等候我们。盈盈个子娇小,头发一把向后梳起,精神干练,一脸松弛的笑意。这是今年9月初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组织的PGS拜访。恋乡的蔬菜、玉米、花生等食材在市集上深受欢迎,尤其是西红柿,甜润多汁,特别适合当水果大口吮吃。我们一…

自然农法中的隐形劳动
今年春天,在来到广西贵港颜萍姐的“幸福果百草园”前,我带着一种错误的想象,以为这里远离人烟,生态环境非常好。实际上农场被常规果园包围,后者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非常普遍。就像我们果园里的小木屋,人们容易浪漫地以为是一个隐居点,实际上来小木屋的访客非常多。另一个想象,就是觉得自然农法很省力,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就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