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市民的發聲練習
大家好,我是今年6月4日新來的市民,我6月18日在Matters上貼出自己的文章,標題叫做《我其實一直都在家》。那是一篇從夢境開始的散文,也是一段漂泊在記憶深處的低語。我寫得很安靜,但回響卻意外熱烈。這一週以來,我收到許多拍手、收藏,甚至一位 Spotify 的企劃 @Jeger 主動邀請我朗讀自己的作品,並上架他的頻道。我答應了,隔天就錄好寄出,作品很快就被發布出來。
我有點驚訝這一切的迅速,也很感動這樣的邀請與互動。
@Jeger 後來對我說:「很少有人像你這樣,剛發文就開始互動,大部分人可能是默默貼文,等別人來拍手。」我笑著回他:「那是因為你們剛好在談夢,而我正好是一個媽媽,終於找到一個可以傾訴心事的地方。」
這是我作為一個新市民的感受。
馬特市 Matters 不只是平台,它讓我聯想到『馬孔多』,一個既真實又魔幻的宇宙,有燈,有人,有願意聽的人,不會輕易評論別人、也不會急著替人指路。我原以為網路世界只是喧囂與競爭,但這裡的步調像是另一種時區,時間不再只是滾動的更新,而是讓人可以靜下來,看見彼此文字裡的呼吸。
我不是職業作家,也沒受過正式的寫作訓練。我只是一個正在養育兩個女兒、在現實生活中默默運行的母親,有時還得一邊抵抗內心的陰影,一邊趕著接小孩、煮飯、工作查驗、公文。那些在生活洪流中難以說出的感受,我在夢裡看見了,在馬特市 Matters 寫下了。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而語言的產生,是因為事物不在場,於是我們用語言讓它重現。」
我心裡有許多不在場的事物,它們需要一個出口。於是我選擇文字,選擇這裡。馬特市 Matters 對我而言,就是那條可以慢慢走的路。有時,路邊還會傳來掌聲,那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彼此辨認的方式。
也許這就是新市民:不是一個剛抵達的人,而是一個終於找到自己聲音坐標的人。
謝謝馬特市 Matters,謝謝每一位願意閱讀與傾聽的你們。
我會繼續寫下去,一如我在夢裡所說的那句話:「我在家喔。」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