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其實是跟自己好好聊

Meraki Soulight
·
·
IPFS
·
創作不必等靈感降臨,也不需要成為藝術家才能開始。有時候,它只是你與自己相處的一種方式——透過筆、顏色與一點儀式感,讓心慢慢靜下來,在沒有壓力的空間裡,聽見原本就存在的內在聲音。這篇文章不是在教你「如何創作出好作品」,而是邀請你試著,為自己創造一個純粹的時刻——不為了功用、不為了成果,只是單純地,想靠近自己一點。或許你會發現,在那十分鐘的靜心裡,你不只是畫了點什麼,而是靜靜地,重新認識了自己。

你有沒有那種經驗?就是坐在桌子前面,想要畫點什麼或寫點什麼,但腦袋一片空白,手也不知道該怎麼動。然後就開始滑手機,一滑就是半小時過去了。

我以前也是這樣。後來才發現,原來創作這件事,不是說想做就馬上能做的——它需要一點準備,就像約朋友吃飯前會整理一下自己的狀態一樣。

其實不是沒靈感,是心太浮躁了

說真的,靈感這東西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神秘。它不是什麼天外飛來的東西,更像是你內心一直都有的聲音,只是平常太吵了聽不見。

就像你洗澡的時候突然想到很棒的點子,或者走路時腦中閃過有趣的畫面——那些時刻你是放鬆的,心是靜的。創作也需要這種狀態。

我現在會這樣準備創作——帶點儀式感

這聽起來可能有點做作,但我覺得創作真的需要一點儀式感。不是什麼複雜的東西,就是讓自己知道「我要開始了」的感覺:

先把桌子收乾淨,不要有雜物。然後慢慢準備要用的東西——筆啊、紙啊、顏料什麼的。這個過程不要急,就像泡茶一樣,慢慢來。

有時候我會點個香,或者放點音樂。不是什麼特別的音樂,就是讓自己覺得舒服的。

然後坐下來,閉個眼睛,深呼吸幾次。告訴自己:「好,現在我要專心做這件事了。」

聽起來很簡單對吧?但就是這些帶點儀式感的小動作,會讓你的心慢慢沈澱下來。現代人好像特別需要這種「切換模式」的儀式,告訴自己現在要做的事情是特別的、值得專注的。

不用畫出什麼偉大作品

很多人(包括以前的我)都覺得,既然要創作,就要畫出很厲害的東西。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有時候我就只是塗塗顏色,或者畫一些亂七八糟的線條。重點不是成品,而是那個過程——你專心在做一件事,你的手在動,你的心在感受。

這種時候,常常會有一些平常沒注意到的想法冒出來。可能是對某件事的看法,可能是某個記憶,可能只是單純覺得「欸,原來我喜歡這個顏色」。

這樣做的好處

從我做藝術治療的經驗來看,這樣做真的會讓人感覺比較好。

就是那種...怎麼說呢,好像跟自己重新認識了一下的感覺。平常我們都忙著應付外面的事情,很少真正安靜下來跟自己相處。

創作的時候,沒有人會打擾你,沒有訊息要回,沒有什麼緊急的事。就只有你和你手上的東西。

要不要試試看?

你不需要是什麼藝術家才能這樣做。家裡有紙筆就可以了,甚至手機裡的繪圖app也行。

重點是給自己一點時間和空間。也許就十分鐘,也許半小時。不為了什麼目的,就是單純想創作點什麼。

我覺得現代人太缺少這種純粹的時刻了。我們總是在做「有用」的事,但有時候做點「沒用」的事,反而會讓生活變得更有味道。

如果你試了,歡迎跟我分享你的感覺。不管是畫了什麼,還是只是坐在那裡發呆,都很好。

因為最重要的不是作品,而是你願意為自己停下腳步的那份心意。


📮 想更了解我們的創作與療癒旅程,歡迎聯絡或追蹤:

🔗 網站|www.merakisoulight.c...
📷 IG|@meraki.soulight
📧 電郵|info@merakisoulight.com

願你在每一段閱讀與停留中,與內在更靠近一點 🌿

👩‍🎨 我是 Margaret,一位表達藝術治療師。
如果你在創作中感到卡住、想更認識自己,或只是單純想找個人聊聊天、說說心裡話,歡迎你聯絡我。
有時候,一段輕柔的對話,就能為你開啟走向內在的路。

💌 隨時歡迎你來訊,我會在那裡靜靜地等你。

CC BY-NC-ND 4.0 授权
已推荐到频道:创作・小说

🕊️ 喜歡我的創作嗎? 你的一點支持與讚賞,會成為我持續創作與陪伴的力量。 有了你們的支持,我也能在這條路上,靜靜地陪伴著你,走一段與自己更靠近的旅程。

Meraki Soulight我是 Margaret Wong,一位創意療癒藝術家。透過創意、療癒與正向能量,陪伴每個人走向更平衡、有力量的自己。在Meraki Soulight,我融合靈氣療癒、身心靈教練、藝術創作與生活美學,創造出一個溫柔支持的空間,讓你可以慢下來、傾聽內在、重拾喜悅。
  • 来自作者

跌一跤,學會慢下來:身體給我的一堂課

無盡的黑夜:當星光成為引路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