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於「追逐金錢」的小感
我對「追逐金錢」一直有種排斥感。
不是因為我不想要賺錢,賺大把大把的錢,
而是因為,我怕自己為了賺錢,變得物質、變得無法滿足於小確幸。
買車、買房、買奢侈品,這些是社會為你制定的正道,
他們沒錯,只是不是我真心想去做的事,
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對這些事情完全沒有動力。
我爸從小教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他節儉,我也認同這句話的涵義,
可是,長大的我總會想著一件事,
光靠節儉過日子,沒有體驗、沒有故事,生活會有趣嗎?
這種矛盾很折磨人,
一邊是理性告訴我要克制慾望,一邊又覺得光省錢省到死,不如花錢去體驗點什麼。
我真正意識到「追逐金錢」的時候,
往往是沒有目標的時候。
看著大學同學們為了買房加班、存錢、投資,我卻提不起勁。
我早就知道自己不想成為背著房貸的青年,
但我也沒有另一個足以讓我拚命賺錢的目標,
更糟的是,社會還是用「你能賺多少錢?」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
當投資失利,失去了一部份存款;
當用錢不當,安全感的底線被戳破,
我只剩下對賺錢的厭惡和對未來的無力感,
那時候我會懷疑,人生就這樣了嗎?
這種感覺,在某些場合尤其明顯。
別人談著下個月要去哪個國家旅行,我在努力工作;
別人為了今晚要吃什麼在煩惱,我還在想下個月還有什麼費用要繳。
脫離上班族的工作之後,我有幸能接觸更高階層的人,
他們閒聊,談的是要去哪個國家玩,
瑞士、奧地利、巴黎,那些國家對我來說就像地圖上沒解鎖的區域,只能聽別人口中描繪。
那一刻,我不只是羨慕,而是厭惡,厭惡自己沒有這些體驗。
為什麼我抗拒「追逐金錢」?
也許是因為所求不可得,
也許因為根本沒有想要的東西。
目標模糊的時候,賺錢就只剩下賺與花的循環,空轉,像在老鼠籠裡跑圈。
如果要讓賺錢變得有意義,短期或許可以換種方式賺,比如多元收入、接不同案子,讓自己不那麼厭煩。
但我更清楚,長期解決辦法還是得換一種和金錢相處的心態,只是我現在還沒找到它。
也許那種心態,不是把錢當成唯一的目標,而是讓錢變成載體,載著我去過我真正想要的生活。
等到哪一天,我找到那個值得用錢去交換的東西,也許我就不會再討厭「追逐金錢」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