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納哥旅行小記
很多人去南法都會順道去見識一下摩納哥這個小公國,用"見識"這個詞是因為大部分人對於它所代表的那種頂級豪奢生活是只可遠觀的,某種程度上甚至連遠觀都說不上。能在摩納哥大獎賽期間買上一張周日的入場票,或許可以入得了遠觀的範疇。遠觀那些在paddock club裡、那些遊艇上的人在世界上最快的賽車飛馳過眼前時依然姿態優雅地談笑和用餐。更多人是不願意在比賽期間到摩納哥的,因為全城的路都封了,街道成了賽道。他們只想在親王宮的廣場邊俯瞰停靠著巨型遊艇的蔚藍海岸,吹著地中海風讀旅遊手冊上葛瑞絲王妃的傳奇故事。
作為f1車迷,又是Charles Leclerc(摩納哥人)的粉,我去摩納哥的第一選擇當然是看摩納哥大獎賽。摩納哥賽道有近百年的歷史,舉辦f1賽事也有一甲子多的時間了。夏爾去年在這裡贏得摩納哥大獎賽,成為在此首次獲勝的f1本土選手。可惜我最近囊中羞澀,加上前幾年去過兩次新加坡大獎賽,對比賽本身的好奇心已經不在高點。這一次規劃去南法旅行,便有意錯開比賽時間,而選擇在比賽日下一週前往。私心幻想著車手尚未離開摩納哥,可能會有在街道偶遇的狀況。而且跟比賽本身相比,我更好奇非比賽日的摩納哥長什麼樣,傳說中的蒙特卡羅是否真的只是個平凡的歐洲城市?
在行程規劃時,我原本下了一番功夫,把賽道圖和街道對比之後,在Google map上標記了好多個關鍵彎角以及建築物,以方便日後在非比賽日能循著完整賽道走一圈。結果,在今年的摩納哥大獎賽前一週,蘋果地圖便推出更新版,把摩納哥大獎賽的賽道直接標記在了地圖上。機器淘汰手工藝,我欣然接受。誰知離開前突然得知,摩納哥不屬於歐盟,因此訂購的法國及歐盟境內的數據流量無法使用。於是,不得不又費一些手工,把區段的街道截圖保存下來。
到達尼斯的第二天,也是比賽日後的週二.我出發搭區間車前往蒙特卡羅。朝聖的人群比想像中還多,顯然很多人都是憋到了比賽日後才前往。果然,手機訊號在逐漸靠近蒙特卡羅車站的隧道裡突然中止了。人群在車站一涌而出,我還沉浸在拍攝各種站牌的興奮中,回過神來才發覺,人群差不多都散去了。我真的拍到了再平常不過的空曠的隧道和站台。
我們順著電扶梯上樓,在車站大廳的遊客中心拿到了紙本的地圖,還發覺城內竟然有微弱的本地WIFI。原本還以為離開法國真的要離線找真愛了,果然,科技是浪漫的致命殺手。
走出車站,馬路對面便是可以俯瞰地中海的高架橋。站在橋上,不僅可以窺到一小塊的港口,還可以完整地觀賞山城的縱切面。這山城,足有十幾層樓高,從最高處的懸崖上伸出樹叢,再往下的馬路與隧道漸次交疊,視覺上頗為震撼。十九個彎的賽道,就掩藏在山城的最底端。
我們試圖尋找電梯往下直達賽道層,卻發現橋上原本設置的所有電梯都停止運作了,估計是比賽期間方便管理的緣故,但如今比賽已經過去了兩天......只好摸摸鼻子走開。這時同行的先生發現,從橋上可以看到摩納哥車站明明有大門設在賽道層,但顯然我們錯過了對的出口,跑來了頂層。
我原本想將錯就錯,用兩條腿走下去,但沒走幾步就發現,那是沿著車道的盤山公路,恐怕這一走就會繞很遠,於是同意先生的堅持,回去車站尋找那個出口。詭異的是,我們回到出來的站廳層,前前後後把看到的所有出口及電梯都研究了一遍,還是沒有找到那個神祕的出口。找了兩遍無果,眼看半小時過去,接近午餐時間,我們不得不又一次從原先的出口出來,過馬路上了橋,預備老老實實地走盤山公路下去。
這時還得說到一個情況,那就是我從巴黎來南法尼斯的整趟火車上,一直處於發燒的邊緣。五個多小時的車程,空調時停時開,到達尼斯民宿把一切安頓妥當之後,便感覺頭暈腦脹、身體痠痛。我擔心影響第二天的行程,只扒拉了幾口晚餐,便倒頭就睡。
第二天,燒感覺是有退,但全身依然綿軟,雖然沿路上有幾處可窺見港口的視野讓人稍稍亢奮,但餓著肚子走在無底的盤山公路上,還是隱隱有點擔憂。幸好先生的一句"我們下去會先經過f1紀念品店哦!"讓我精神為之振作,加快腳步。
從紀念品店出來,我們打算先去康達明市場買點東西帶去親王宮附近吃。抵達的時候,當天的露天早市已經快要收攤,但僅有的幾攤蔬果還是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尤其是那些用紙盒散裝的紅黑色莓果,在正午的光線中迷人地安坐著。從市場買了披薩餅出來之後,我們便忍不住加買了一小盒桑葚和兩顆杏桃當作飯後水果。
通往親王宮的坡道,鋪有赭紅與灰白相間的石階,平整而美麗,坡度卻比想像的要陡。沿路有可以看到賽道的幾處地方,都被用高高的檔板遮起來,上面還標明了施工用的數字。這大概是跟橋上關停的電梯同樣的邏輯和效率,在比賽日兩天後,賽道外圍依然維持著前兩天盛況時的配置。我揣摩到這小公國有自己的節奏,且非常會利用寸土寸金的商業效益。
上到親王宮前面的廣場,已經錯過了衛兵交接表演的時間,但我們已經無法顧及,只想先坐下來填飽肚子。廣場同樣位於山城的懸崖之上,因此沿著廣場邊有幾處便是俯瞰港口的最佳視野點,還擺了幾張長凳供遊人休憩。
午後,山邊聚集了大團半烏半白的雲,山腰鑲嵌了不少現代化的高層住宅,山腰更往下,則大多是傳統的赭紅色屋頂的房子,一直延伸到許多銀白色遊艇聚集的港邊,可以看到幾處藍色的觀眾席和白色頂篷的比賽設施尚未拆除。地中海莫呈現低飽和度的藍,我第一次意識到莫蘭迪色系也有叫人失望的時候。
我們坐上高高的路沿石,背靠著那一面著名的海景,在鴿子的圍觀下開始吃外帶的午餐。輪到路邊一張長凳空出來的時候,我幾乎已經把午餐都吃完了。感受到疲憊的身體很需要解渴,便大口大口地吃掉了大半盒桑葚。
當感到喉嚨發癢的時候,我掏出了前幾天買的含片放進嘴裡試圖緩解一下,卻不想一下子咳起來,順帶著把肚子裡剛吃下去的桑葚連帶午餐都吐了出來。事情發生得太快,我甚至沒有感覺到平常嘔吐前的腸胃不適,以及嘔吐後的空虛感,仿佛我只是把吃下的桑葚原封不動地還給了大地。
我原本手足無措想逃離現場,還好先生帶了足夠的衛生紙把嘔吐物清理得七七八八,只留下一灘水印。等我離開廣場去老城區逛了一陣子,驚慌下的創傷稍微平復之後,才想起應該要拍下這一灘印記作為紀念。"妳在偶像生活的城市留下了一部份的自己啊!"事後,先生和友人都這麼說。
也不知道是不是拍到了這個紀念品之後,真的把尷尬轉化成了別的什麼,嘔吐之後,我竟然恢復了活力。原本擔心賽道還沒走就用盡了力氣,此時好像覺得已經提前拿到了什麼安慰獎,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午後,山邊的雲逐漸淡去,我從廣場另一邊的懸崖看下去,見識到了傳說中的蔚藍海岸,靜靜地,黏稠得好像凝聚成了一塊藍寶石,偶爾有遊艇竄出,切割出白色的水浪。
午前剛從山頂曲折地走下來,再上到親王宮這裡吃飯賞景,待會兒又要下去走賽道,今日注定是上下折返跑的健行行程。從親王宮下來的時候,我親眼見著一位老先生在我前面的石階突然踩空,向前直直撲倒,在後面的太太連忙大驚失色跑上前去。這真是紮紮實實的一跤,雖然好像角度摔得太完美,以至於沒有大礙,但老先生一定終生難忘。在設計最精美最華麗的場景下撲街,就跟我在親王宮前的那一吐一樣,窘迫,充滿了劫後逢生般的喜劇效果。
接下去的賽道行程又完全出人意料。不僅入口大大的monaco circuit招牌都還沒拆,所有的設施幾乎都保留著七八成比賽時的樣子,包含進站維修區、座位區、賽道的圍欄、頒獎台、以及衝線搖旗的小亭子。我們作弊繞過一座座裸露的看台,直接去終點線附近,看著已經通車的圍欄中,一台台轎車、跑車、公車無意識地滑過頒獎台,緩慢地衝向終點的樣子,忍不住為想像中的競賽選手加油。
一會兒先生突然說要上廁所,我就在紀念品商店閒逛等待。他回來的時候,說自己拉肚子了,應該是那盒桑葚的關係。"但旁邊就是豪車的展間,感覺蠻爽的。"他加了句。我想到自己剛才也沒多神氣,忍住給他一個噁心的表情。
無論如何,吐了也拉了,兩人終於可以輕裝出發。
步行路線從泳池彎開始,經過第一彎的上坡,也就是傳說中偶像(或其朋友)的住家,午後地中海的熱浪撲到身上,我又累又熱,帶著點微恙中的憤世嫉俗,只拍了幾張照就匆匆朝前走。
我們經過著名的fairmont髮夾彎時,發現這邊的圍欄已經拆除,有一堆人在飯店門前拍照,更有身著清涼的紅衣女子乾脆在apex (彎頂點)坐下來,請友人拍照。不知道是不是在尋找最佳角度,還是最佳表情(雖然她帶著黑色墨鏡),或是等待一台豪車經過,她在地上坐了好久。一台台車在髮夾彎採取各種進彎策略,有的靠近她,有的遠離她,她卻始終如一顆楔子,釘在彎頂點處。不知道是為她緊張,還是為她興奮,一群看客在對面看得津津有味。
話說這個著名的髮夾彎是賽道中的慢速彎,因此對賽車迷來說,如果坐在此處,便可以相對清晰地觀賞五顏六色的賽車陸續經過,還能用普通手機拍到美照。我在新加坡看比賽的時候,坐位在直道,就常常恨自己沒有追焦的本事。
朝聖過髮夾彎,再經過一小段險象環生的馬路後,就是著名的tunnel了。比起摩納哥的賭場,這個隧道因為在電視轉播中一再被攝影機捕捉到賽車在狹窄空間中的高速表現,對車迷的意義更大。事實上,當真的走進入口時,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卻是隧道一側吹來的海風和透過梁柱窺見的迷人海景。耳邊傳來隧道裡汽機車飛馳而過的聲音,但轉頭一看,配上熟悉的背景,感覺它們真的開得好慢啊!
出了隧道,眼前一片透亮,蔚藍的港口邊停靠著一排三至四層的碩大遊艇,比平常在高雄旗津看到的大了好幾倍。仔細觀察,船上除了基本的景觀座位,有些還設置了綠植區,甚至還有正式的接待區。所謂的接待區,就在船舷的一層,有一排舒適的白色沙發,旁邊有吧檯,穿著正式洋裝的女子握著酒杯走來走去,在沙發上坐著互相調情、接吻的情侶,即使只是在一個平日的下午。當然,時間已來到下午五點半,他們可能已經開始happy hour了。
那麼賭場呢?偉大的monaco casino當然要提一嘴。我們到達廣場的時候,只見那裝飾華麗的建築前,毫無懸念地停了一排豪車,門口有一個帥氣的小哥正對遊人進行安檢,據說可以免費進去前廳,再進去就是要正經消費的客人了。這都不是重點,我看到賭場門口竟然掛了一幅白底紅字的樸實橫幅,寫著"Merci Charles"(感謝夏爾)。眼睛經過這陣子在法國的洗滌,我甚至覺得它的出現破壞了美感。但有什麼關係呢?夏爾在去年奪冠,而在剛過去的那個週日,他也是贏得亞軍,家鄉人還在興頭上呢。這個時間點,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個橫幅更凸顯出蒙特卡羅高冷包裝下的一點個性了。
回尼斯的途中,先生突然提到說他本來就知道桑葚不能多吃,它賣得又比法國的貴,本來想阻止我買,但他看我興奮的表情,就沒有說出口。
"畢竟對妳來說,摩納哥什麼都是香的!"
沒錯,其實不用被豪車、遊艇迷暈,我們已經用嘔吐物和排泄物向著偉大的摩納哥致敬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